不吃。 特别是年轻人,追求新颖的小东西,能不能吃饱无所谓,关键要美。 颜值即正义的标准,不仅适用于人,还适用于糕团。 这么想,也就能理解当下外来的日式茶点大行其道的原因了。 谁让现在都是颜狗当道的世代呢?连江菀柔自己都不例外。 她一边想一边扭头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 “怎么了?” “没事。”江菀柔笑着摇了摇头。 经过冷静的复盘,她似乎多了一点儿拿捏陆迦南的信心。再怎么说,作为明媒正娶的妻子,她已经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贪心一点又何妨,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从东京一路向西,开了两个多小时。 桔梗信玄饼的名字里,“桔梗”来自于“桔梗庵”的老字号,和桔梗花没什么关系,“信玄”则取自当地领主的名字。 信玄饼最有名之处倒不是味道多么惊艳,而在于自诞生以来延续至今的纯手工包装。 比火柴盒还要小的透明小盒子分为两层,底层盛着洒满黄豆粉的麻糬,上层是一罐用来蘸取的黑蜜。外面套上彩色的包装纸像一个小包袱,斜插一支舀取麻糬的小木棒。 江南稻的糕团虽然都是独立包装,但遇到外层沾粉的类型,还是免不了撒得到处都是。像这样用塑料纸包住,就不会有破坏淑女式吃法的担忧了。 参观食品厂是江菀柔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就喜欢的见习环节。 她站在窗户边,专注地望着车间里穿戴整齐的工人一丝不苟地用心包扎着流水线上每一个小小的麻糬。 眼下还是暑假,参观的游客里大多都是中小学生,或成群结队,或跟着家长,叽叽喳喳。 江菀柔站在一群孩子里,却比任何一个孩子看得都认真。除了没穿校服,那模样也和当年那个好奇心慢慢的高中女声无异了。 站在一旁的陆迦南看到她这副热切的样子,脑海里划过了她有点儿可爱的想法。 观光工厂还有一项特色,是可以用220日元(约合人民币12元)换一个包装袋,不限量装散装的信玄饼。 游客们聚集在散装区域,仿佛在超市里抢购打折菜品一般,小朋友一手抓不全的饼纷纷落下,家长再替他们兜住,全家齐上阵往袋子里猛塞。 有的孩子装太满,反倒漏了底,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江菀柔捧着袋子,仔细在掂量着承重。她抬头看了一眼游离在状态之外的陆迦南,伸手抓住了他的衣袖,将他拉到了区域里。 “你不试试吗?”她笑眯眯地把袋子递给了陆迦南,“都到这儿了,就别有包袱啦。” “我哪儿有包袱?” “那就感受一下家庭主妇疯抢打折商品的热情吧。” 陆迦南接过袋子,抓了一把塞了进去,大概有大半包,“这样够不够?” “再装点儿,你这么客气就是不给店家面子。”江菀柔一副劝酒的架势。 “这样呢?” “还能装。”江菀柔将又一把塞到了陆迦南的手心里,“这样差不多了。” 刚好一整包,不漏也不缺。 “还真是。”陆迦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眼前一亮。 “那当然,我天天称重,对这个还是有自信的。”江菀柔露出了孩子似的天真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