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应该是要讲陵墓的,可却说了好多题外话。 无忧一时有点拉不回来。 实在是她真的太厌恶裹脚了。 她记得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山上一处亲戚家玩,当时那家还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那位老人就裹着一双小脚。 无忧怎么都忘不了老人走路的时候一步一挪的样子。 而且因为裹脚,她买不到合适的鞋子,那么大年纪了还得自己做鞋穿。 当时老人身体还好,头脑很清晰,而且眼不花耳不聋。 她是一位很和善的老奶奶,极喜爱小孩,看到无忧的时候,还拿出好多吃的给无忧,一个劲的让她吃。 无忧年纪小,也不害羞,人家给她就拿着。 她一边吃零食,一边好奇的看着老奶奶的小脚问:“您的脚怎么比我的还小呢?” 当时老奶奶是怎么回答的呢? 老人淡淡的笑着:“因为我岁数大啊,没赶上放脚的好时候。” 无忧就很不理解。 正好她妈妈和那家的婶婶有话要谈,无忧就坐在老奶奶身边聊天。 “什么是放脚?” 老奶奶脸上带着笑,但眼底深处有着深深的痛楚:“就是不再裹小脚了呀,我没赶上,脚就成了这样。” 无忧好奇的看着:“您的脚不痛吗?” 她就想着这么小的脚怎么走路呢?走路的时候不会痛吗? “痛啊,怎么能不痛。”老奶奶摸了摸无忧的头,看着无忧的时候,满脸的慈爱喜欢:“现在年纪大了,也都习惯了,年轻那会儿啊,痛的都受不了,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更是难耐,实在没办法,就找那种带着凉意的大青石压在脚上,还能感觉好一点。” 可是脚上压着青石板难道就好受了? 无忧很不理解,她觉得那样会更痛。 一直到后来长大了,她才能够明白那样做实在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只能另一种痛去做转移。 后来老人去世,无忧再也没看到过裹小脚的人。 但是老人那双小脚给她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 她一直到现在,还能记起老人眼神中的悲痛与苍凉。 也因为这个,她控制不住跑了题。 讲完了裹脚的危害,无忧平静了一会儿才接着继续聊。 “刚才有点跑题,咱们拉回正题接着谈,之前讲了明神宗的定陵,然后引申出了商朝妇好的陵墓,讲到妇好,就有点忍不住讲到明时裹小脚的事情,嗯,大致也还没跑出明朝的框架,现在咱们继续聊一聊明朝那些帝陵。” “前边讲了明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也说了历朝历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明,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统天下,定都南京,他死后葬于南京紫禁山南麓,为明孝陵,是唯一葬在南京的明帝陵。” 明朝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眼睛瞪的老大。 这是什么意思? 敢情只有他葬在了南京,那他之后的儿孙们呢?都葬在了哪里? 难道说,明朝也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这不可能啊,之前不是还说过明朝存在了二百余年的时间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只朱元璋,他的臣子们也不明白这是咋回事? 他的儿子们也一个个的目瞪口呆。 他们大明出了什么事? 以至于南京只有一座孝陵? 并非大明二世而亡,之前不是说过还有一个什么神宗的定陵么,那个还不知道是大明第几代帝王呢。 一个个的都猜不透,就只能认真的听天幕上仙子解说了。 “为什么说孝陵是大明唯一在南京的帝陵呢?这个想必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吧。” 朱元璋头发都要气的立起来了。 “朕知道什么?你不说朕怎么知道?” 无忧调皮的笑了笑:“咱们接着说,那是因为之后的大明皇帝都葬在了BJ啊,自明成祖起,一直到明朝崇祯皇帝都葬在BJ,嗯,刚才我说的还有错处,忘了南明的几任皇帝,不过这几位葬在了哪里我还真不知道,那就姑且算南京只有一座孝陵吧。” 什么意思? 怎么就姑且算了? 大明朝的君臣们很无语啊。 朱元璋看着朱标问:“老大,你为什么要迁都?” 朱标也是一脸懵:“儿臣不知。” 永乐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