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这一会儿,也是有苦难言。山岭的顶上,地势开阔,宽约千余步,延伸到岷江边。 他见宋军的营寨较小,集中在山岭的西南角,西面是真溪峡谷,南面就是山下的宋军大营。 于是他便将军队铺开,派出去五千人,从北面、东面一起发动进攻,想要用人海战术,一次把小寨拿下。 元军一股脑的往前冲锋,一直杀到小寨的营墙边。弓箭手在下面射箭压制墙上的宋军;精锐举着削尖的粗大木头,撞击营墙;还有人用绳索套上木栅栏顶部,一起拉动绳子,想要把寨墙拉倒。 一部分元军已经把木头斜着架在营墙上,举着盾往上爬。眼看宋军已经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忽然,从岷江上游冲下来十几艘大型战船。船舷上全部都是火炮,对准山岭上的元军,连番的打了十几轮齐射。 正在进攻的元军顿时死伤一片,赶紧扔下了上千具尸体,撤了回去。 山顶小寨的宋军,顿时喘了一口气。他们看到山下的鞑子还在发动进攻,于是调转炮口,支援了一波火力。 一时之间,山上、山下的重炮轮番开炮。帖木儿的精兵,纷纷缩在小土包的下面,不敢动弹。 虽然趴下之后,伤亡变小,但是一轮炮打下来,总是会有一些杀伤。如今元军只能被动挨打,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宋军见元军上不来,连忙打开寨门,冲出一股人,想要把架在壕沟上的树木给掀下去。 帖木儿瞬间赤红了双眼,这可是他用几百人的伤亡,才架好的桥。如果被掀掉,前面的人岂不是白死了? 刘垓也看到了这里的情况,他命令亲兵,敲击巨鼓。鼓点声阵阵紧促,催促熊耳赶紧发起进攻。 熊耳在山上,将山下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他调整了策略,远离北面的战船,只从东面组织进攻。 山上的元军呼喝着发起冲锋之后,山岭小寨的火炮终于调转了炮口。 山下的帖木儿所部精锐也松了一口气,帖木儿军中号角声猛然响起。前方的精锐士卒,快速的从地上爬起来,然后也不再躲避炮弹,直直的向前冲去。 跑到三百步内,城里的宋军开始抛射箭矢。 元兵并不在意,按照以往的经验,身披双甲之后,可以有效的阻挡宋军的箭矢。 大部分的箭支都会被重甲阻挡,少数箭矢穿透两层甲胄之后,也失去了动能,顶多入肉一寸,根本造成不了伤害。 只要闷着头,快速的跑过箭矢覆盖区域,伤亡反而更小。 然后, 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宋军的箭矢从空中落下,穿透两层甲胄,并不停止,整个箭头都没入了鞑子的身体。 奔跑中的鞑子兵纷纷中箭倒地,被射中要害的人,更是当场毙命。 宋军如今使用的箭头,都是綦江钢铁厂用精钢打造的破甲箭。因为钢的硬度足够,所以箭头可以做的更加细长,不会像之前的铁箭头那样容易折断。 越细的箭头,射中人体后,受力面积越小。同样的力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破甲效果越好。 元军对此完全没有预料,反而遭遇了比炮弹更大的杀伤。不过鞑子的精锐,也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猛人,他们反而被激起了血性。 他们举起手中的盾牌,放在斜上方,罩住头脸。然后继续奔跑。 宋军城外的士卒还在忙着掀翻树木,鞑子兵已经冲了过来。 一个宋兵弯着腰,双手抬起木头,正在使劲往壕沟里掀去。忽然,手中的木头猛地变沉。 抬头一看,五大三粗的鞑子兵已经踩着木头冲了过来。手起刀落,将宋兵砍成两截。 这些宋兵,要么就是在重庆跟鞑子血战多年的老兵,要么就是夔州路招募的新兵,每一个都跟鞑子有着血海深仇。 仇恨给他们带来了勇气的加成,面对鞑子的精锐,他们毫无惧色,纷纷以命换命。 有的人,毫不理会鞑子砍下来的大刀,仍然把手中的木头掀翻;有的人,狠命的扑向鞑子,拉着鞑子一起掉进壕沟里。 壕沟里灌满了真溪引过来的水,一人多深。鞑子穿着双甲,掉下去后,迅速的沉到了沟底,无法起身,被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