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被后世誉为大宋第一良将。
在太祖时代就已经是枢密使这等军方第一高官,绝对的军方第一大佬。
从战功、从经验、从资历、从官阶,说曹彬镇不住麾下将领,着实是有点讲不通。
当年宋灭后蜀之际,赵大说过只要蜀地之土地,其他统统都不要,由此引得入蜀诸军疯抢,唯有曹彬所辖之军,军纪严明,不动蜀中百姓分毫。
一个这般重视军纪,能把部队带成这样与民秋毫无犯的统帅,你说他压不住麾下将领?
而且。
曹彬这个人行军素来稳重谨慎,明知道与他对刚的是辽国第一战神耶律休哥,自当更加谨而慎之,怎么还敢闭着眼睛猛冲?他曹彬莫不是脑子缺根筋的大傻子?
另外还有一个事,也很值得令人玩味。
宋军二次北伐结束之后,在赵二的移民圣旨及其西路军监军的一番迷之操作之下,杨无敌身死,潘美作为西路军主帅,自然受连带责任,直接被连降了三级,并且就此彻底被赵二排除在了中枢核心之外。
然而崩溃了的东路军主帅,名义上导致二次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鲁国公曹彬,仅仅只是被赵二不痛不痒的降了两级,并且在几个月后又火速升了回来,同时还加了封赏。
这套路,就问你像不像给大哥背锅,进号子蹲了几个月的小弟。
而曹彬这个人,还有着一个很著名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听话,坚决贯彻执行来自于领导的任何指示,并且不管自己觉得这个指示是对是错。
宋太祖赵大就曾言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
这个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只要是皇帝下的令,不管是什么,曹彬都一应照办。
既如此,不妨大胆做一个假设。
二次北伐,宋军三路齐发,负责打掩护的西路军和中路军都干的风风火火,捷报频频。
这些捷报被源源不断传回开封,送到了赵二的办公御案之上,每到一封捷报,就让赵二肾上腺素飙升一个档位,自信心直接爆棚。
可是赵二看到这些中路和西路的大胜捷报,翻来覆去的等,作为东路的主力却是迟迟没有动静,自信心爆棚的赵二,忍不住了。
所以高粱河车神选择亲自出手了,微操大法之下,大手一挥,一道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曹彬的东路军中。
曹彬一看,既然老板都下旨让自己上,那还管什么战机不战机,眼睛一闭,上就完了。
打输了顶多给老板背锅,抗旨可是要全家玩完的。
而等到东路军第一次折返回雄州之后,车神的下一道催促圣旨又到了,曹彬只能是硬着头皮又继续上了。
一个打了几十年仗的统帅,绝不可能在这种常识问题了上连续错两次,除非脑残。
至于史书是怎么写的这一段。
比如太宗告诫诸将‘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比如太宗传旨给曹彬,命其不得向前进军之类,用以彰显太宗皇帝虽然身处京师,但依旧时刻掌控全局,北伐失败属实是这些将领不听太宗英明号令所致,坚决维护了太宗皇帝在历史上伟岸光辉的正面形象。
但是从高粱河车神在第一次北伐战场的综合表现来看,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他能说的话。
而且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人总是缺什么,补什么。
比如朱老四给自己补了个亲娘,李二给自个爹补成了庸碌老头。
赵二笑了笑大唐李二,吾辈楷模。
反正横竖皇帝肯定是不会有错的,错的肯定都是你们这群带兵的。
再加上曹彬又是个听话的老实人,既然已经心甘情愿的表示愿意给老板背锅了,那回朝后再跟史官对一下口供更是问题不大。
“小赵啊,习惯就好。”
“你这小老弟对外的路子虽然不行,但是对内手段还是很可以的,不然你也不会着了道。”
老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