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刚刚继承家业,还是不要过于激进才好。 而且煤矿不是光把地买下来就完事的,还要请人开工,所需花费也是不少。蓉哥儿不如少置些地方,省的府里钱财吃紧。” 虽然贾蓉给宁府定规矩的事,在两府里和族中众人中传的沸沸扬扬,但贾政向来不关心家里的事,也没人主动告诉他,竟然不知道贾蓉得了一笔横财。 贾政一来怕贾蓉不知深浅将府里的钱都花出去,导致府里财政紧张。二来七百多亩的矿区有些大了,贾政担心李侍郎不一定给批。万一到时办不下来,自己先前大包大揽的,也不好再从宁府要钱打点,在小辈面前丢了面子。若是自己出钱,又觉得有些亏损。 贾蓉愣了一下,贾政这是反悔了?自己也没得罪过他啊,前几日听人说,贾政还夸赞自己呢。 不过没法,司照的事还是得靠贾政来办。毕竟贾政就在屯田司任职,若是绕过他去找人,被贾政知道了,必然不高兴。 贾蓉已经和贾赦交恶,这会儿也不想再得罪贾政。 “太爷不知,孙儿府里如今尚有万余两的闲钱空放着无处使。不过,太爷所言也是有理,依太爷之见孙儿备置多少地才好呢?” 贾政听贾蓉府里有钱,思索了一阵,看了眼一旁贾蔷和贾芸期待的眼神,想着毕竟这是府里的子弟也有份,也不好只给贾蓉一点地方,心里盘算了一阵。 “四百亩吧,大峪那边煤层密集,四百亩地也能开出五六个窑洞来,挖个几年也不是问题。” 贾蓉算了一下,五六个窑洞每日产量大概能有一万五六千斤,每年如果不漏税,估计能有个三千多两的净收入,加上制作煤球的收益,也十分可观。 “既然如此,那就拜托太爷了。只是这块地我还没有买,不知能否从工部直接买?” “这块地我也不知具体要多少价钱,这样,我明日上衙时同李侍郎商议一番。按照官价应该需要四五千两,蓉哥儿先将银子备好,等到时候直接送到司里,到时我将一应司照、地契全都交给你。” 贾蓉当即道谢,毕竟没有贾政,自己要从宛平县令那里拿司照,说不定要多花上个一二千两银子,而且看那县里的态度,还不一定给批。 贾蓉不能饮酒,贾蔷和贾芸二人便连连给贾政敬酒,三人不停的恭维贾政,直到贾政吃的半醉方才告辞回去。 第二日,贾政上值时同工部右侍郎李正说了此事。 李正是贾政的上司,之前也没少收贾政的礼物,这会儿贾政前来相求,又听说是宁国府贾蓉要置办,要求也不过分,乐意做个人情。 笑道:“既然是自己家的人,哪有不准的道理。贾郎中让侯爷称了四千两银子,送到衙门来,我这就拟个批条,抓紧办理了。” 贾蓉收到贾政传来的信息,当即就让人从库里支了四千两,让贾蔷带人护着,送到了屯田司里。 领了司照后,贾蔷和贾芸又来自请去矿上监工。 有人主动干活,贾蓉自然高兴,嘱咐二人去了之后注意安全便让二人去了。 没过几日,贾蓉收到了拜帖。却是薛宝钗一家进京了。 薛家进京,一来为薛宝钗入宫之事,二来薛父去世后,薛蟠是个不管事的,京城里的管事看薛蟠年少,又无人过问,上交的银子连年减少,此番进京也有追查旧账之意。 再加上薛蟠启程前在金陵惹上了官司,也有些进京投靠亲戚避祸的意思。 一路上走山玩水,走了足足半年才到京城,结果到京城时,王子腾升任九省亲军统制,已经出京了。 王子腾不在家,薛姨妈也不好去投靠,便先拜访了贾政一家。 贾政知道薛蟠之前惹出的官司,担心让薛蟠住在外面没人管教,又惹出祸事来,京城不比金陵,到时恐怕不会轻易解决,便让薛姨妈一家借住在荣府的梨香院里。 薛蟠心里不愿有人管着,但薛姨妈却是乐意有人帮忙管教薛蟠,执意要住在荣府。 薛蟠无法,也只能先住下了,准备日后再找机会搬出去。 虽然贾蓉如今还在孝期里,但两家世代交好,也不顾及这些,薛蟠递了拜帖,明日前来拜访。 贾蓉有心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