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快步走进小平房,拿了五十文钱出来,递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开心道:“多谢哥儿了,我帮哥儿挑进你屋里去。” “我来挑吧。”郑兴道,挑起了扁担。 他将两大篓子马草挑进了小平房,将马草都倒了出来。 扁担和两个大竹篓子自然还给了老太太。 郑兴问:“老人家,可否告诉我,你今日为何挑着马草出来卖啊?” 老太太当即讲述了起来…… 可以称她为杨姥姥。 杨姥姥住在神京城城郊的一个村子。 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已有了一儿一女,丈夫却突然病死了。 她本来有机会再嫁人,却没这么做,辛辛苦苦将一儿一女抚养长大。 她还让儿子娶了媳妇,女儿嫁了人家。 然而,当她老了,自己没什么财产了,身子又有病,儿子却不愿赡养她,让她住在一个很简陋的茅草屋,女儿也不愿赡养她。 无奈之下,她便靠卖马草养活自己,给自己治病。 今日她以区区五十文钱卖给郑兴的两大篓子马草,却让她委实很辛苦。 她需要在这寒冷的冬日,在这昨日才下过大雪的冬日,去田野采集马草。 她需要挑着马草走十里路到神京城来叫卖,而马草难卖。 她卖完马草还要挑着扁担和两个大竹篓子走十里路回村。 郑兴听完杨姥姥的讲述,心中生出了悲悯。 他知道,或许要不了多久,杨姥姥就会死去,或累死或病死。 他知道,杨姥姥死后,或许儿女都不会给她办一场像样的丧事,即便办丧事也是为了收礼,然后将她埋在很多年前死去的丈夫的坟墓里。 郑兴拿出了一两银子,递到了杨姥姥眼前:“杨姥姥,这里是一两银子,是我给你的。”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五百文钱,也就是六十篓子的马草。 杨姥姥眼睛一亮,也没客气,一面接过银子一面感激:“多谢哥儿,哥儿是个善人啊!” 郑兴还不忘叮嘱杨姥姥,让她别将这一两银子给她儿子女儿,甚至别告诉儿子女儿,自己悄悄留着,用来治病买吃的…… 郑兴将杨姥姥送出了屋外,目送着杨姥姥走开。 他看见,杨姥姥身上的那道金光窜进了他的身体! 行善事积幸运! 这道金光便是他此次行善事积来的幸运! 只是,他家现在也困难啊…… “好在我今生的娘是个朴实的。”郑兴心想。 这时,他听到卧房里传来有气无力的叫声:“兴儿啊,我要喝水……” 叫声是重病在床的父亲郑喜安发出的。 郑兴忙走进卧房,伺候父亲喝水。 …… …… 这天傍晚,郑兴的母亲江氏从荣国府下值回家。 郑兴将今日行善之事告诉了她。 江氏虽是朴实的妇人,还是忍不住道:“兴儿,你今儿这事做得不是不好。” “只是这世上可怜人忒多了,咱们家若富贵,别说帮一个了,哪怕帮十个百个,娘都不会多嘴一句。” “可咱们家现在困难着呢,你爹大病着,这些日子为了给他治病,将存钱都快花光了,家里只剩五两多银子了,却还要继续花钱给你爹治病。” 郑兴道:“抱歉,娘。” 他不是圣母,今日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那道金光,为了积幸运。 只是不知今日这积来的幸运何时能派上用场? 江氏转移了话题:“今儿府上的二奶奶下了令,说她那儿缺个总角的小厮,要召集尚未在府上当差的总角奴才明儿进府供她挑呢。” “一旦被挑中了,便会发五两银子的赏钱,日后每月可有一吊钱的月钱,该有的赏钱也会有。” “而且,二奶奶院里的平姑娘是个慷慨大方的,听说时不时会赏钱给院里的小厮。” “可惜你已十四了,再过一个月,年后就十五了,该不会被二奶奶挑中了。” “唉,这么个好机会,你怕是要错过了。” “也怪爹娘没本事,否则你早去府上当差了,岂会等到现在还闲家里。” 这里的“二奶奶”,指的是王熙凤! 总角则指的是八岁至十四岁的少年。 郑兴却眼睛一亮,悄悄想着:“此事可不一定啊!” 他今日可是已经积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