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配套工具回风炉。 半个时辰过去,赵祯放下毛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 这时,耳边忽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六哥,这是什么?” 刘娥面露好奇的看向了眼前的稿纸。 听到这声音,赵祯猛然发现,刘娥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桌案旁边,并且看样子已经来了好一会了。 “大娘娘。” 赵祯连忙给刘娥行了一礼。 “我……” 刘娥摇了摇头,打断了赵祯的告罪:“六哥,你且先和大娘娘说说,纸上的东西是何物?” “这个啊。” 赵祯看了一眼稿纸:“大娘娘,这东西是我向爹爹求来的。” “大雪苦寒,京中百姓度日艰难,我便想着,有没有办法让百姓用上更好用的煤饼。” “然后我就像爹爹祷告。” “后来,爹爹就把这些东西传给我了。” “大娘娘你看,这是跟蜂窝一样的煤饼,其名‘蜂窝煤’,煤饼中间的孔道让煤饼更易燃。 另外,煤饼的制作是以部分黏土,再加部分引燃物以及煤粉制成。 和纯煤饼相比,这种蜂窝煤成本更低,且更耐烧。” “耐烧?” 刘娥眉宇间满是不解,煤饼少了,还能更耐烧? 这是什么道理? 是空气! 因为加了空气! 这话,赵祯当然不能直接告诉刘娥,解释空气,太复杂。 “对!” 随后,赵祯换了一种方式解释。 “更耐烧,爹爹说中间的孔道让燃烧面更多,如此一来,煤饼的燃烧会更彻底,不会烧到一半就突然熄火。” 说着,赵祯指了指稿纸上的煤球炉剖面图。 “还有,烧蜂窝煤,必须配这种炉子。” “大娘娘,我想让后苑造作所先行试制,如效果卓群,再令诸司颁行天下。” 后苑造作所是皇室御用的手工业作坊,内廷及皇室婚娶所需物品,大多都由造作所负责督造。 尽管造作所的工匠人数不多,仅有两三百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下辖七十二个作坊,面面俱到。 并且,能够进入宫中奉职的,无一不是能工巧匠。 “林尚宫,去将毛昌达找来。” 刘娥点头了点头,先给林尚宫下了一道指令,然后又伸手摸了摸赵祯的脑袋。 “六哥爱民之意,发于天心。” “天下幸甚!” “万民幸甚!” 言谈间,刘娥又看了图纸一眼。 这东西如果功成,绝对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 ‘倘若成了,又该以什么名义颁行?’ 以先帝的名义? 不妥。 以自己的名义? 想了想,刘娥当即否定了这个吓人的念头。 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东西,很可能是先帝为官家养名用的。 此等功劳,她可不敢强占! 思来想去,也只有以官家的名义颁行了。 ———————————— 注1:宋代的度量衡,各个时期的克重都有变化,且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比较混乱。 文中是按照嘉佑时期的标准算的,嘉佑年间一斤=640克,宋初一斤应该是680克左右,而到了神宗熙宁年间,一斤又=625克。 关于换算方式,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也就是一石=92.5宋斤 换算:一石=640*92.5=59200=59.2KG(数学不太好,没算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