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子安当面?” 贾峥侧身望去,发觉来者正是快步走近的史皓。 对比一个月前,史家这位爷,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唯有肤色晒得黑了些。 但在重见贾峥时,史皓面上带着几分喜色。 “史兄!” 于史家此间公子,贾峥初次感官不错,于外侧一礼道。 注意到真的是贾峥,史皓忙临近回了一礼,感叹道:“自当日世子宴一别,已有多日未见子安,但子安之名,我于侯府也是时常听闻。前些日子,原本想邀子安一聚,奈何寻之住处,子安竟也搬走了!” 说了两句,知道贾峥同宁府纠葛,史皓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话语一转,望向人群方向,于旁道:“子安可是初至,可知宫里方才让传出什么话来了?” 贾峥心里原有些好奇,史皓既然这么说了,显然方才全然目睹了这一幕,他回道:“还请史兄赐教!” 史皓靠近贾峥,向旁边警戒的铁牛看了眼,扬起右手,指了指前方,介绍道:“就在半刻钟前,呶,就是被围起来的那位顺天府尹说了两个消息,一是依辽东今晨刚刚来讯,金国数日前,再有偷袭我大顺辽东防线,且再失一要塞。二是宫里今日决议,以我等武勋之家,想要继续保留爵位,务必要挑选嫡亲子嗣上战场,同金国厮杀,金国一日不退,一日不返……又恰逢今日勋贵云集于此,此消息一出,自是赢得阵阵反对之声!” 史家同样处于被皇帝征召的对象,但史皓言语中,倒显得不怎么在意,面色上,还有些蠢蠢欲动。 上次于校场时,其人之表现,即同二皇子李圣恩,及冯紫英等人一般,有上战场建功立业的想法。 闻此讯息,贾峥则有些感慨,宫里天子行事之果决,这一招釜底抽薪,亦将人打得措手不及。原本辽东军中各部,多与勋贵息息相关,含门人子弟。 战场上,这些人不是克扣军饷,不愿全力对敌,甚至常行卖国求利之事吗? 那就让幕后的神京各公侯府门出人,亲往前线! 将其家族留于神京之所,作为人质,乾清宫也不担心这些人会于阵前叛变! 由此可见,皇帝压力之大,迫切想将被圈养的武勋放出来,好赢得同金国胜利。 实则从太宗皇帝后期开始,以文臣制衡庞大武勋集团,将之关进笼子里,就成了大顺基本国策,几十年间,即便是当年驰骋南北的武将世家,如贾家之属,还剩下多少能耐,实未可知! 史皓见贾峥沉吟,而前方人群闹哄哄之态,仍未停歇,他再道:“好在宫里也非无情,让各家各户明年四月,再派人往之。 依前线兵力,加上二皇子前往督战所领援军,就算金国举国来犯,那乾隆帝御驾亲征,借山关险要,阻敌大半年不成问题。 到时候,南方所召援军,也将到来。 在此之前,若是金国退兵,辽东失地得收,那众人也就不需要前往应敌。 但在这段时间里,每家每户,每旬都要选子弟往城外大营训练,以备战时……” 贾峥算是听明白了。 乾清宫原来还有这层目的……借此逼着各家各户,以全协助前线战事,若是还在后面使绊子,那就将之送上战场与敌人面对面。 但做这些安排,于战事胜利,用处油会有多少? 史皓一顿,呵了声,面些不屑,亦带着几分叹息:“面前情况,子安也看到了,这还没往辽东前线,诸多侯门公府,如丧考妣,若是上了战场,可有士气对敌?当年杀得靶子退出北方,蜷缩回建州。若当年诸国公侯爷见此,不知作何感想。” 转头看向贾峥,史皓道:“倘若能入前线,乃我所愿也,家中也希望我能外出磨砺磨砺,但以子安来年还要参加科考,且以子安赤胆忠心,忠君爱国,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引得神京豪门子弟争相高歌,却不能同往保家卫国,实乃遗憾也!” 贾峥走的是文官路子,与他们完全不同。将来中榜,按照正常流程,如一甲会如翰林院授职,积攒经验。二甲则入各部,或下放地方为知州…… 史皓也曾有心科举,但在学了八股文后,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