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我给朱棣讲蒙古西征> 第19章:老朱的疑心(今天的第3章送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老朱的疑心(今天的第3章送上)(1 / 2)

南京紫禁城,朱元璋坐在前往乾清宫的御辇上,对一旁的毛襄问道。  “张之庆这几个月怎么样?”。  “回皇爷,此人仿佛没什么嗜好,不贪不腐,不好女色,甚至身边连个丫鬟都没有,办起事来诸事亲力亲为,办事风格雷厉风行,河套卫的御史,对其评价很高,能臣干吏,治世之能才,而且很有手段,他从战俘中挑选了1万多出身清白,贫苦丁勇,以及民夫,为自己所用,然后用这些人逐步控制整个犯人,还有战俘,对了,皇爷他在北平的时候,从青山镇调来了3000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步兵”。  朱元璋听后不语,反而话锋一转的问道。  “他最近在干什么”。  “回禀皇爷,据暗探来报他除了一心铺在扩建汉唐时期的后套大渠上,还在秦岭以北,云中府以东,派出将近1000人的人马,不过这些人,没什么异动,就在河套周围附近徘徊打猎,还有派出了6000多人,在河套各地靠近黄河的地区捕渔,似乎也没有什么异动,除此之外,自己带着7000多犯人,前往了后套五加河(汉称),据暗探回报,他要在此建砖厂铁厂,目前正在动工!”。  “铁厂?他还懂得冶铁?”。  “回皇爷,他下发的那些图纸,已经让工部官员工匠看过了,都夸赞说,设计的玄妙无比,尤其那高炉,用来炼铁事半功倍!”。  朱元璋薅了薅胡子,“传旨,让工部派人前往河套,给咱把张之庆的炼铁方法带回来,另外在河套建锦衣卫千户所,把河套卫的一举一动,都给咱传回来”。  “是皇爷!”。  回到乾清宫,朱元璋坐在卧榻上,眼眸中连连闪烁,老朱的疑心病又犯了,毕竟张之庆手底下可有这7万多人,虽然都是一些囚犯和俘虏,但是一旦形成战斗力,那后果可不是能预料到的,一旦张之庆有了反叛之心,那么整個北方将失控,再加上张之庆与草原各部,关系往来密切,想到这里他都不敢再想下去了。  后套巴彦淖尔地区乌拉特后旗,张之庆在这里待了将近一个星期,看着钢铁厂以及砖厂一天天的建成,这边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留了300工匠,以及一些守卫,其余的全部拉去修黄溉渠了。  “大人这第一炉耐火砖,已经出炉了,正在窑内上晾着”。  “带我去看看吧”。  张之庆身后浩浩荡荡的跟着七八九品,以及一些不入流的官员。  烧砖窑口处,一群光着膀子的工人,工匠看着烧出来了淡黄色的砖头,以前在关内经常烧青砖,但他们从没见过这种样式的砖。  此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大人来了,工人工匠们纷纷让开。  .张之庆一到窑口跟前,炙热的窑口,炙得人无法上前。  张之庆看了一眼里面的耐火砖,与后世所见的耐火砖,差异太大了,太过粗糙了。  张之庆拿着铁夹子上前夹了一块,这举动着实把后面的一众人吓到了。  “炼钢的话有些困难,不过炼铁的话应该问题不大,通知下去全力生产”。  张之庆扔掉铁夹,拍了拍手,转身向后面的人说的,“从今天起,砖厂,全力生产红砖,耐火砖,红瓦,以及瓦罐粗陶缸”。  “是大人!”。  张之庆马不停蹄的又来到了炼焦厂,看着一座座冒着烟的土圆窑,这土圆窑理论上,每窑大概能产30吨左右的焦炭,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条件,20吨已经就是庆幸了。  三四匹草原马拉着的四轮马车,在炼焦厂平直的土路上,来回穿梭,不停的向炼焦厂运输脱硫后的煤炭。  “这一车能拉多少石?”。  “回大人,这一车大约30石”。  张之庆盘算了一下30石等于多少吨,按照古代的算法,一石等于120斤到150斤,就按120斤来算,这一车也有3600斤,也就是接近两吨左右。  “对了,把这洗出来的石炭推广出去吧,还有洗碳的方法,上书朝廷,到时候朝廷大力推广,大明的百姓也不用再买那贵巴巴的木炭了,届时碳的价格打下来,大明所有北方地区的百姓,冬天都能烤上火了,另外向河套地区以及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