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值一提?也太埋汰人了! 那他们渤海国进宫的“渤海璃”算什么?破烂吗? 萧青冥眼里还真是破烂。 反正玻璃烧制简单,原料不过是沙子一类的玩,到处是,镜子稍复杂一些,也不过是将玻璃一面贴上锡箔,再倒上水银,凝固以后就成了镜子。 这些道就没有必要告诉其他人了。 ※※※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第二,宫宴上皇帝赠予使臣们的玻璃器具和玻璃镜的消息,不胫而走。 没过多久,一场由宫廷举办的京城“御用贡品展览会”,正式召开,瞬间吸引了城百姓和商人的注。 展览会上,摆满了来自各州各城进献给皇帝的珍贵“贡品”:文兴县的精钢铁器、宁州的彩釉瓷器和绣锦丝绸,淮州的澄心堂纸和沁龙墨砚,雍州的羊毛衣帽,蜀州的蜀绣、蜀锦等。 除了这些早已闻名遐迩的贡品,最惹眼的还是京州各大厂出品的物廉价美的实用商品。 附带顶针的钢针套盒,一擦即燃的火柴,还有作为“国礼”赠送给使臣的玻璃杯具也其中。 尤其是那一面面造型各异的玻璃镜,一经放到人前展出,展台前立刻被商人围堵水泄不通,问价的,求购的,甚至还有当场竞价竞拍的,为了几面镜子,争执面红脖子粗。 这些走南闯北的商人,是人精,如此家家户户需要的东西,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是人能看见。 不止是玻璃镜,展览会上放出的玻璃制品还不少。 渤海国的走私商商左同样挤人群中,兴奋地寻找商机。 这里的好东西实太多了,若非他兜里没几钱,恨不把展览会上所有的东西统统买下来,运到渤海国,翻上十倍卖给那些爱好奢侈的权贵们。 商左好奇地拿起一面巴掌大的厚玻璃,镜面中间凸起,周围较薄,视线透过去,对面的物体瞬间变大,他将一本蝇小楷的书垫下面,那一串小字顿时变又大有清晰。 商左顿时啧啧称奇:“原来这就叫放大镜,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用来看书,岂不是正好。” 他身边,另外一商人看中了一盏由玻璃制成灯罩的油灯。 里面燃灯的油是煤油,价格低廉,光芒比烛火更明亮,燃烧时间还。 外面的玻璃灯罩不像纸糊的灯罩,不怕磕碰着火,最重要的是,火光可以完穿透玻璃灯罩,达到最大的照明效果,比那些纸灯笼好上千百倍。 此外,还有镶嵌着两片玻璃镜片、可以戴耳朵上的“眼镜”,中间灌注了水银可以检测温度的圆柱形玻璃“温度计”,以及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玻璃制品。 看众人眼花缭乱,大呼过瘾,恨不立刻部打包带走。 商人们嗅到商机时,如同饿了好几的野狼,熬眼睛发红了。 此前,那些兜售“渤海璃”的渤海商团早已无人问津,就连来自淮州、蜀州等地的商人,眼红不已,明明大家是启国人,他们反而并不比这些外国商人更占据先机。 咬了咬牙,他们立刻也加入了竞价的行列。 “这些买了!”不知哪商人沉不住气,大叫了一。 “!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