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几期直播中, 云归以“养殖”作为直播主题。
在最开始,云归播放了全国最大的白羽鸡养殖基地纪录片,并且以虚构的工人“小明”的视角, 走进了这座孵化大厂。
纪录片分上中下三期,共花了三天时间播完。
这三天里, 云归用“主人公小明不断被分配到新岗位”的叙事镜头, 将养殖基地的工作流程,一环一环地呈现出来。
这期直播结束后, 云归又播放了另一个关于“自主养殖创业”的记录故事。
同样是从孵化开始做起,一样是养殖白羽鸡。
不同的是, 这次的故事主人公, 换成了农民“小华”。
在本回合的故事里, 小华和政府签了合同, 租用一座山头来进行农业养殖。
他没有进行对外招工, 而是靠着自己一家五口——父母、妻子、他自己,还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把单独盖起的两排鸡舍经营得井井有条。
比起前面充满了钢铁秩序感的孵化基地, 小华经营的个人鸡舍,显然更能引起恒朝观众们的共鸣。
在这个故事里, 小鸡们仍然以科学养殖的方式长大。
只是工厂里自动注射的机器,被平替成了等比例溶解的禽用药粉。
当药剂调配完毕, 就被吸进透明的塑料针筒里,按照筒壁标注的刻度进行注射。
流水线上自动喂食的饲养器和给水器,也由人工手动取代:每天早晨, 小华和家人会用机器拌料,然后把新的饲料一瓢瓢地注入食槽。
一排排笼子被架在空中,漏到地上的鸡粪则被打扫起来, 会有人定期出钱回收。
在养殖过程中,小华也曾经遭遇两次惊险时刻。
一次是因为家里人偷懒,没有做好鸡厂的打扫工作,炎热潮湿的环境导致白羽鸡们成群病倒。
发现此事后,小华赶紧更换垫料、增加通风,阻止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面积损失。
另一次,则是鸡场里的鸡不知为何得了鸡瘟。
他赶紧隔离病鸡,并且求助兽医,调配了治病的药剂。
这个十分接地气、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大团圆还发了笔小财的故事,得到了观众们前所未有的欢迎。
单纯的古代人们,根本想不到世上还存在“剪辑”这种手法。
他们更没看出来,“小华”只是一个虚构出的形象。
纪录片里一波三折的内容,其实是由好几个养殖户的经历共同拼凑而成。
在幕后编写剧本的云归微微一笑,赚够了足够的情绪值,深藏功与名。
在小华的故事播放完毕后,评论区很快迎来一阵留言高峰。
许多人都意犹未尽,并忍不住抒发几句感慨。
最让云归高兴的是,在小华这期纪录片的评论区里,百姓的占比大幅度提升了。
倒不是说百姓们从前不留言。
百姓的人数远超士族,评论区里一直有他们留言的影子。
但在以前,他们或是把天上的水镜当做神明乞求,或是发表一些毫无营养的车轱辘话。
而从这一期起,大家逐渐开始说一些“下次家里的鸡生病了,就跟其他鸡分开”、“去城里养殖场面试时,一定跟大人们提起,咱们养鸡时会‘通风’,一定要提啊!”之类的话。
这些村人并未发现,比起以前,自己现在的言辞,显得更加“动脑子”了。
不管是想要学以致用也好,还是提前预判考点也好。
潜移默化之间,曾经盲从又麻木的头脑里,也蓄养出了思考和学习的火花。
于是,欣慰的云归很快放出了第三期养殖教程。
这一期的主人公,是个聪明勤快的农家媳妇“小红”。
小红自己搭了个鸡棚,在棚里养了十来只母鸡。
白天的时候,她打开院子大门,放成鸡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