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8点30分,海润集团智能制造事业部,自主移动机器人实验室。 尚斌和郝俊承接的智能机器人仓储物流系统,终于在普沃大学完成了独立测试,准备开始第一次联调。 自从上次向尚斌汇报之后,贾克斯就开始着手最后一遍独立测试。 在贾克斯的领导下,苏寒雨、张飞、郭华和郝俊的几名硕士生没日没夜地赶工,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独立测试。 尚斌看过所有数据后,认为数据没有问题,然后发送给海润集团。 对方表示肯定之后,回复可以进行系统联调了。 收到回复后,尚斌带领贾克斯等人来到海润集团,花了一周时间,才把系统部署好。 今天,他们终于可以开始进行第一次联调。 依照惯例,系统联调虽然重要,但并不是项目最终验收,只需要集团内部专家过来提提意见即可。 作为海润集团智能制造事业部的首席专家,托马斯博士带领几位工程师一起参加了本次联调。 此外,他还邀请了自己的老友——阿萨海姆动力装甲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博士作为专家对本次联调进行评估。 “一个系统联调,你自己来都绰绰有余,干嘛叫上我?动力装甲实验室那边忙得很。”尼古拉博士略带抱怨地说道。 “老同学,尚斌不也在给你做项目吗?喊你过来,不是给你们机会多交流交流嘛。”托马斯博士捏了捏自己的胡须笑道, “原本需要四个月才能到达系统联调这一步,尚斌只用了一个月,足足提前了三个月,独立测试数据我都看过了,没什么问题,但独立测试终究是独立测试,仿真和小场地实验替代不了真实环境下的实验。 这个项目说大也不大,毕竟只是探究一下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的可行性,算是为下一步工作探探路,要是效果好的话,还可能应用到集团的其他业务上。 总体而言,这个项目难度还是有些大,不过,要是能够成功的话,对公司的意义重大。所以,还是想请你帮忙掌掌眼,看看这个系统的潜力如何。” “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开始吧。”尼古拉博士正了正帽子,示意可以开始了。 测试场地由海润集团智能制造事业部的实验室改建。场地长100米,宽20米,按照主流智能仓库的内部结构进行布局。 右侧是5排立体货架,每个立体货架分为4层,层高为1.2米,每层货架摆放着标准尺寸的货箱。 左侧则是货物接驳处,共有5处,货物被放置在这里,然后会有机器手自动搬运到一侧的传送带,将货物移动至立体仓库外。 测试使用了15台自主移动机器人,每台机器人均使用海润集团自行研发的智械操作系统。 该操作系统与传音公司的巧手系统,无论在系统兼容性还是在系统易用性上平分秋色,是泰拉帝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款通用机器人软硬件平台。 自从2016年以来,海润集团就一直希望能够借助AI的力量为自己的机器人平台赋能,此前,他们在这方面进行过多次尝试,但由于工程中的问题往往不满足大部分AI算法正常运行的假设条件,因此均无功而返。 在之前的尝试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团队可以通过独立测试,但他们都在联调测试中全军覆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润集团提供的基础仿真环境过于粗糙,未能完全反映真实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而这些通过独立测试的团队,在拿到这个基础版的仿真环境后,也未能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在实验中的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本来,对于这次联调,托马斯博士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在查看了尚斌团队的仿真环境和各种测试数据后,他感到十分吃惊: “尚斌团队果然很熟悉智能仓储环境,他们不但考虑到了各种交通冲突的情况,甚至连人机互动也考虑了进去。” 托马斯博士与很多大学老师打过交道,其中不乏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老师。 这些老师中的大多数人既没有进过工厂,也没有开发过实际项目,他们对于工业互联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