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以前的华娱,半壁江山都在港台系的手里,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如此。 那时候大家就认港台明星,他们有知名度有号召力,用他们收视率,票房都更有保障。加上港台娱乐业发展更早,商业化更成熟,他们的相关从业人员经验更为丰富,更能把握当时观众的喜好,所以能掌握优质资源的很大部分也是他们。 电影上,国内的三大导演多次和港台艺人合作,老谋子从英雄里的梁超伟,张曼钰,甄梓丹到十面埋伏里的刘德化,金城武,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周闰发,周杰伦,吟诗小达人无极里的谢霆锋,张柏芝,小钢炮天下无贼里的刘德化,刘若英,非诚勿扰里的舒淇。 港台艺人几乎是标配。 电视剧方面更不用说,这几年精品电视剧几乎是tvb,周易,唐人三分天下,抛去tvb的港剧,周易从穿越时空的爱恋到萧十一郎,都有港台艺人当男女主角,后来力推于波当男主,女主角也是陈法蓉,蔡少芬。 唐人从开始涉足影视制作,几乎每部电视剧都有港台艺人担任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甚至男女主角全是港台艺人。 非但如此,这两家公司的幕后团队从导演到摄影,灯光,收音,剪辑也大多是港台的。 北上的港台影视人喜欢抱团,他们那些导演当然更喜欢用他们自己人,这就导致内地的演员除了少数大牌,几乎都只能给港台艺人做配。 女艺人还好点,基于合拍的规定,男女主一般来说总的有个内地的,所以戏份相对少点的女主就落到了内地女艺人头上。 这也就造就了此后十多年里,内地女艺人知名度压过男艺人的情况。 年轻男艺人里能出头算得上一线的,除了小明,亚鹏,陆毅等真没几个。 这样的环境下王易就熄了早日出头的心思,除了偶尔跑组增长见闻外更多时候不是写小说就是写剧本。 把脑子里记着的东西拿出来变现比他当演员赚钱要来的更快。 04年正好是起点开始付费点击的元年,王易用了一部盘龙就成了站内最赚钱的作家,没有之一。 05年的王易光是靠小说的站内点击就年入百万,这还不算小说在台湾的出版等收入。 但是光靠自己辛苦码字,一年也抄不出几部作品来,于是王易就成立了工作室,找了中戏,北电的同学当枪手。他出大纲创意,找来的文学专业的同学往里边填充内容。 一开始大多是外包,学编剧的在正式入行之前很少能接到收入不错的活,所以大家也乐的给王易当枪手。 后来慢慢的筛选,选出了一些功底扎实,想象力丰富,作品成色不错的就吸纳到了工作室。 到这时候就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了,往往是王易给出大纲交给适合的编剧,写出来的小说版权平分。像鲍鲸鲸,失恋三十三天就是她和男朋友王冉吵架了,王易就拿出了大纲让她趁着伤心的心情写出来的。 工作室持续不断的输出优质作品,赚了钱之后王易就拿来买其他不错的小说的影视改编权。 就这么赚钱,买版权,买版权,赚钱,08年本科毕业后,王易又考了研继续留在学校一直到2010年。 王易一直在等,等一个一炮而红的机会,他更是在他等港台艺人头上的光环退去,等内地的观众,影视公司,电视台,院线的人不再唯地域论,能够平常的看待这些北上的捞金的同胞。 08年王易毕业那年,陈老师的某门事件爆发,涉及当时香港最红的几位新生代艺人,当事人落了个一地鸡毛,内地的观众也好好吃了个大瓜,从那时候港台艺人的光环开始褪去。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颇有点“脱光了原来都特么一样啊”的萧瑟。 同样是08年,BJ奥运会举办的史无前例的成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国人的自信心也前所未有的强烈。 再看港台那些以前好像一直在仰望的艺人,大家忽然发现也不过就是那样,和内地艺人没什么区别。 慢慢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港台艺人的占比开始减少,内地年轻艺人更多的被委以了重任。 当然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