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俩乐呵呵回了家, 才听阮父提起,今天已经有知青申请回程探亲。 按知青下乡的政策,年底的时候知青们其实都有回去探亲的资格, 但一来交通不便, 二来路费不便宜,一来一回就得不少钱,很多知青都不会选择每年都回去,反正知青点人多, 大家凑一起,总能过个不错的春节。 但今年情况到底不一样。 上半年就陆续有有关系的知青们找到办法回城,刚又来了一波高考, 再没见识的, 也能看出来,知青返乡或许也将成行, 一时间,人心思动。 有想着高考考得不错, 上大学就不用再回来的, 也有惦记托家里找关系门路,顺势留在城里的,更有很多抱着其他小心思的。 总而言之, 落在他们村,那就是, 所有知青都选择了今年回城过年。 “过年, 那不挺好的嘛。”寻常人多, 阮父这个村支书还总要担心他们闹出点事情来,人全走了才好呢。 然而,阮父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可上面跟我说,要压着,不能让他们一股脑全回去了,容易闹出事。” 呃,阮柔咂舌,这下就难办了。 任由知青们回去吧,看似容易,可容易得罪上面领导,落一个不听使唤的坏印象。可不让人回家,如今一个个归心似箭的,没个正当理由,真拦着那就得结仇,没恩没怨的,阻人前程,也不是个事,阮父不是那等会做恶人的。 偏偏矛盾还就落在他身上,可不叫人发愁。 最后,一家子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不管。 倒是阮柔这边,阮父多叮嘱了几句,“说不得会有知青来找你,你没事可以跟他们聊聊,顺便问下大学的事情。” 对于上大学,阮家人只能说出一个好字来,具体好在哪、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补贴,俱都不大清楚,正好可以趁着知青们还在打听打听。 阮柔听了,并不觉得诧异。作为村子里唯三参加高考的本地人,引人注目是肯定的。 “好。”她十分爽快的应下。 或许是有了生存的底气,阮柔再次回到村里,便多了几分坦然,也不似先前那般避讳着村里的乡亲们,相反遇到了还能谈笑几句,面对别人的打趣审视,也能笑着面对。 村子里的人因为要下地,早上总是起得格外早,几乎是天还没亮,阮柔就听到了厨房和鸡圈的动静,那是阮父阮母在做饭和给鸡喂食。 没有多耽搁,她见着外面天色亮起来,就起身洗漱后到厨房帮忙。 简单吃过早饭,阮柔正准备跟着阮母出去上工,前后耽误几个月,花了家里不少存款,总不能年底还得因为工分不够倒贴钱买口粮。 乡下有一点比城里好,那就是大队的地,只要没有天灾**,又肯下力气,种出来的粮食总够吃,即便有人家劳力不够,也能想办法花钱补,不至于真饿死人。 结果,刚出门,就迎面撞上正来寻人的知青们。 阮柔看了阮父一眼,得到对方的一句“去吧”,就率先离开。 无奈,阮柔只得到一旁,听着知青们的说话、 “阮同志,我是来请你到知青点,一起回顾一下这次高考的试卷,顺便聊聊大学的事情。”开口的是知青里的一位老大哥,姓孙,名刚,熟悉的一般喊他刚子。 “孙哥,”阮柔称呼,“麻烦你了。” “不麻烦,相互印证,我们还得多谢你呢。” 说来说去,都是场面话,等到了知青点,阮柔才知道,村子里的另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