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晃着到了中午,肚子饿了,到一家小店,准备吃点东西。小店门口站着几个拿着饭碗的乞讨者。祝乐走近一个在角落里,看起来比较整洁的妇人,拿出五文钱,“大婶,回答我的问题,我给你五文钱怎么样?” 妇人哪里有不愿意的,已经沦落到需要讨饭吃了,“姑娘,你问,多随便问,我答不上来还有我老伴。” 祝乐问:“你从哪里过来的?为什么过来?” 大婶道:“我们村叫张家村,我是从那里过来的。离我们那里两百里,犬戎的蛮人又过来抢东西了,一到冬天他们就过来。” 祝乐有些头疼,“我问的是大地方,你们村隶属中州吗?” 大婶招招手,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男人走过来,大婶给她说了情况,祝乐又问了一次。 男人回答:“是,我们是中州人。距离犬戎又近,有时他们没吃的了,骑着马,一天不到,就到村里来抢东西。这次地动了,房屋倒塌了,我们村的人索性就背井离乡,到别处找地方安家落户。” “你们到这里有多少里路?” 男人回答:“多少里路我不知道,只知道我们白日里走路,晚上找地方睡觉,总共走了四十二天。” 四十二天,一天走八个小时,考虑他们的年龄,一小时走5-8里,一天能走40-64里,四十二天的话,粗略计算应该是两千里左右。有些距离。 “是全家都过来了吗?你家过来几个人?” 妇人答道:“全家都过来了,我家里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三个孙子孙女,一共过来了九人。” “你们为什么要过来呢?” 妇人道:“谁想背井离乡呢?不过是打仗打起来了,我们不走,儿子丈夫们就要被抓去当壮丁,这样活不下去啊!” 逃离了兵役就等于放弃了户籍就是流民,看来这一家子下得决心不可谓不大啊! “和你们一样的人家多吗?” “多啊!这一路都是,尤其是儿子多的人家。”妇人说道。 这些流民这么多的出来,就没有官府派人追捕吗?既然还有这么多人,那就是官兵力量也不足了,流民多了,吃穿住行的问题就来了,那么眼前的形势就不容乐观了。 “你们有住的地方吗?” “有,我们村的人在镇子外找了一块荒地,搭了帐篷。”妇人道。 现在是秋天,天气越来越冷,而到这里的人会越来越多,要做一些打算啊。 祝乐给了妇人十文钱,夫妻两人千恩万谢,直道遇到了好人。两个儿子找了一个苦力活,别人欺负他们是流民,一天只给五文钱。这小伙子可真是良善啊!她们再攒攒,争取冬日来临之前能攒出一条被子。 她去了肉铺,要了半扇猪肉,她买的多,不管瘦肥,价格讲到九文一斤,一百多斤肉,花了一贯多钱。请屠户将肉分成一斤多重的一块,分批背走。屠户以为他有人接应,倒也没有多心。 接下来,祝乐订了后日,一早再送半扇猪肉到响水村,屠户见她大方,爽快地答应了。 忙完这些,到店里买了些包子。想到原身还有一个弟弟,因为娘重病,现还在舅舅家,不如接了一起回家,顺便请舅舅一家过来吃席。 又去点心铺买些点心,看到猎户家张大哥在买点心,祝乐没有近前,等人走了,才上前。 “买和刚才那人一样的点心!” 祝乐拿到了点心,点心是甜口的,糯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