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要找他们“麻烦”,他们也不会愿意坐以待毙。 毕竟,铁打的世家,流水的帝王。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不假,但这天底下,何曾有万万岁的天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利益一旦受损,影响的则是他们家族的数代人!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一直都看不上龙椅上那一位,觉得是泥腿子出身,残暴又粗鄙。 而江浙一带,的确是受了张士诚很多好处。 这位靠着十八条扁担起家的“东南王”,虽然进取心不强,一直以来也只是偏安于东南地区,但他确实是对当地的百姓还算和善,跟其他势力形成了鲜明对比,跟前朝比,更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制定的政策,也是轻徭薄赋,所以,即便张士诚死了,即便新朝建立这么多年,他死后每年的七月三十日,江浙一带的老百姓,还都会借着为地藏菩萨烧香的名义,来偷偷纪念张士诚。 老朱之前为何要进行海禁? 倭寇肆虐是一个原因,防止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海上残余势力与倭寇、蒙元联合攻击明朝,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若只是为了倭寇,还不至于出台禁海令。 而且,通过对民间的禁海,朝廷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官方对海权以及相关利益的垄断地位。 从而增加朝廷通过大海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力度和贸易利润。 聚在一起的这群人,既说着这些过去禁海的理由,也在讨论着朝廷如今突然要放开海禁的理由。 “说到底,还是因为那位太孙吧?”有人压低声音说道。 说话之人,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对于这位培育了良种,活人无数的太孙,有多少人称赞,也就有多少人怨恨。 若非太孙,何至于让他们这些过了好些年好日子的人,如今心焦如焚? 还不是因为对方的手,伸得太长了! 另一人就道:“为今之计,还是想一想,怎么度过这次的难关吧!” 就有人没好气地说道:“今日不同往日,我们便是不愿,又有什么办法?朝廷这次放开海禁,便是再拖,怕也拖不了多久,这海禁,必是要放开的,只看是何时下令了!” 如今放开海禁,一是朝廷有了新式武器,在对外方面,更有底气。 二是通过朱氏商超,老朱跟朱英手里,捏着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一支商队。 三是经过朱英的努力,朝廷以及老朱个人,手里都有了大把的银子。 虽然银子从来不嫌多,越多越好,但有了好几个稳定的进项后,老朱的确是心态好了许多,原本看着不顺眼的人,现在依旧看着不顺眼,但也没必要非要立刻干掉他们了。 有了底气,自然也就不会做什么事都急吼吼的。 老朱现在对陈友谅、张士诚逃到海外的残余势力,就有了一种游刃有余之感。 加上朝廷经过这些年的海禁,对海权的控制也更强了。 这些情况导致了老朱改变了对出海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他们这些走私商人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