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紫砂茶具,以茶壶最为珍贵。
那只宜兴茶壶尤为小巧玲珑,竟然是明末清初的宗匠时大彬的「调砂提梁壶」。
壶面由书、画、印铭刻而成,杂囱砂土,宛若夜空繁星,泛出白点斑斑。
明代文霞亨在其《长物志》中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一语便道出了紫砂壶蕴藏茶香又不使茶叶烫熟的特点。
绝世文豪苏轼一直喜欢这种提梁式的紫砂茶壶,后来这种提梁壶还被称为“东坡壶”。
叶云初次见时,错愕得顿失滔滔,捧在手中把玩许久,始终恋恋不舍。
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随意走动,品茶就成了他最大的娱乐。
名茶百种,他却独爱碧螺春。
碧螺春茶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适合他这种有耐心的人。
老人将用武火急沸地水倒进紫砂壶,竹枝般的枯指熟练地点着茶,“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泡茶法在老人的一点一提下,显得那样的优雅,如舞蝶绕花,轻盈灵动。
老人平时都是一副对世事漠不关心状,唯有在泡茶时才凸显出奇的专注。
叶云微笑地接过老人递来的一杯碧螺春,抿了一口,舌底生津,茶味盈口。
善于监评茶的行家,很讲究欣赏茶的“香韵”,即茶叶独特的风格或韵味。
显然,叶云是这方面的个中高手,品茶手法娴熟老练,让人叹为观止。
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明言: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老人轻轻转着手中的紫砂杯,凑到鼻子间细细地闻着飘溢的茶香,却始终没有浅尝细饮,反倒是其乐无穷地欣赏起叶云那古朴雄浑的品茶手段,嘴角露出近乎薄如纸的微笑,轻声问道:“孩子,这茶怎么样?”
“极品。”叶云点评道。
“喜欢,就常来。”老人微笑道。
“好嘞,我一有空就过来。”叶云轻声道。
只要有茶的地方,无论是豪华别墅或是简陋瓦屋,都能吸引他。
老人心满意足地微笑,随即问道:“许丫头就要高考了吧?”
“嗯,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叶云轻声道。
“好久没见过那丫头喽,我就喜欢听她的笑声,胜过灵丹妙药。”老人轻叹道。
“等她考完试,我就带她过来。”叶云微笑道。
老人点点头,他今晚的心情似乎不错,枯枝般的手指轻轻敲着轮椅冰冷的扶手,哼起了一首流传于川蜀天府之地的茶酒小调: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忽然,歌声半途而废,老人无来由地轻声说了句:“我太老了,快变成典故了。”
叶云闻言一怔,放下手中的茶杯,随即微笑说道:“老骥伏枥,壮志未已。”
老人抬头瞥了眼他,轻笑道:“曹孟德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很年轻。”
“不管什么时候,您仍是我心目中那个令鬼子闻风丧胆的国之大将。”叶云轻声道。
老人尖声一笑,显得极其快意,终于端起茶杯,浅浅抿了一小口,齿颊留香,轻声道:“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代都奉献给了这个民族,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无论何时何地,我内心的唐魂汉魄都萦绕着这片厚土。”
“这个民族依然充满着生命力,离不开你们这些民族英雄。”叶云眼睛微微湿润。
老人搓了搓有些粗糙的手指头,看着杯中的茶水,淡淡道:“民族英雄?徒有虚名耳,不足道哉。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皱纹是我笑过的地方。人生啊,就像这杯茶,伊始是清纯透明,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