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怎么也来教室了?这明明是数学系的课堂……”
“他为什么会在!”
“是听了一整堂课?对了,刚才好像是有个学生从后门进来了,难道就是他……”
高义华心态崩了。
过去的几年时间,他都带的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物理课,没想到会碰到个‘超级学生’赵奕,是顶级的数学人才不说,还到欧洲核子组织大展拳脚,去测试实验现场就干脆解决了发现新粒子的问题。
仅仅凭借这一项成果,他就被公认为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哪怕内行人都知道,他使用的更多是计算机方法。
有什么关系呢?成果才是最关键的。
哪怕使用完全不沾边儿的生物学知识,只要能解决重要的物理问题,物理学水平肯定会被认可。
所以高义华就感觉没办法上课了。
课堂上有个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讲课,勉强熬过了后面的课程,高义华实在是郁闷头顶,他干脆申请担任理学院的老师,离生命科学学院远远的,最好是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才好。
这个学期,高义华感觉太轻松了。
每当身处课堂上时,他总是能想起上学期的经历,再扫视一眼教室顿时心情舒畅。
现在……
好像又回来了?
“那个家伙!”
“又来了!”
高义华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他一时间愣在了讲台上,发现学生们奇怪的眼神,他才回过神来,知道不能因为赵奕的到来,就影响到正常上课。
这倒不是他有多敬业,而是赵奕静静的坐在后排,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
他作为老师肯定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态,就影响到课程进行。
所以,继续!
高义华用力的咬咬牙,干脆当赵奕不存在,或者什么都没有看到,“他不在!他不在!他不在!他不在……”
那当然没有用。
高义华的心态还是受到了影响,他脸上没有了轻松自在,也没有了放飞的洒脱,而是变得认真了许多,继续刚才的内容,他下意识的讲的更精细、更深入一些。
“其他学生听不听得懂没关系……一定不能被看扁了!”
高义华就是这么想的,他仿佛是在经历知识审查。
……
后台。
赵奕托着下巴认真听着,跟着高义华的讲解陷入了思考,他当然知道宇称不守恒问题。
那是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镇宁的研究。
宇称不守恒指的是,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
这项研究后来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
1956年以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镜面对称的,不管是强作用力也好,弱作用力也好,都会符合镜面对称原则。
对于‘宇称’的理解就是,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1956年,物理学界发现θ和τ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介子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τ子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矛盾,就出现了。
这一年,李政道和杨镇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
简单来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是不一样的。
用科学语言来说,“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在发现的最初,“θ-τ”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