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嘛,宋夫子的大名就是在京城也是首屈一指的,想要请他做先生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的,如果不是因为脾气的关系,宋夫子也不至于到了东域。”欧氏是知道宋夫子的,现在有他教导孩子们,欧氏非常的放心。
“其实,娘,二嫂,我一直是想要弄个学堂的,最开始的想法是女学,现在我想着不如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招收进来,教他们读书识字,明白事理,将不管是做什么总是有所助益的,就是出门卖个柴,也不至于让人糊弄了。”
“孩子才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每一次有其他的民族侵占了汉人所在的国土,都是对孩子下手,要么就是采用愚民政策。”
楚夕心里头怎么说也装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呢,对这些还是知道的比较清楚的,教育的重要性,换了在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几岁的孩子都知道的。
楚夕也深刻的知道,东域的人受教育的水平简直就是在整个大梁都是垫底的,别说是十个人当中能有人认字了,就是百人当中都不见得有一个,甚至东莱镇只有镇子上有一个小小的私塾,学生也就是小猫两三只,根本就不成规模不说,教导孩子们的夫子也不过是个童生而已,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童生,让楚夕觉得这些孩子只能是识字而已,要说走科举的希望实在是渺茫的很。
“你说这个是很对,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读书识字,知礼明礼都是非常重要的,你想怎么做?”欧氏问道。
“我想请娘和二嫂做个夫子,就在我们萧家小馆的边上,我再盖一个小学堂,以后只要有萧家小馆的地方,就会有一个这样的小学堂,不为科举,只为读书。”
“如果真的有学习好又努力的好苗子,我们也培养,不管是书读到什么地步,只要是人品正直,读书努力,有思想有想法就可以。”
“这些寒门子弟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了,除了从军就是从文,从军要有好的体魄,要有好的师傅教导,还要有其他的外物作为扶持,而从文,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我想给他们这个机会。”
楚夕越来越觉得,一个小学堂建立的必要性了,甚至这都可以成为萧家小馆的标志性,也可以说是让人们记住萧家小馆,记住萧家为东域做的一切的一个凭证。
“夕丫头,你真的想好了?”欧氏没想到,楚夕竟然能有这样的格局。
“嗯,娘,我想好了,这个小学堂的一切开销,都由我们来负担,包括请夫子的束脩,还有场地桌椅,至于书本的话,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替换,或者是学生自己做工,或者是其他的物件都可以。”
楚夕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了,直接找出来文房四宝,急匆匆的把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有很多的时候想法就是灵光乍现,要是迟了可就抓不住了。
“不过,东域的读书人难求,夫子是教书育人的,人品和学识一样的重要,最开始的时候,我想请娘和二嫂暂代夫子一职。”楚夕有点尴尬,毕竟像是欧氏和李氏这样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做夫子的话,是绝无仅有的,楚夕觉得自己的要求是不是也有点过分了。
出乎意料的是,欧氏和李氏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倒是有些忐忑自己能不能教好了,“这是教书育人的大事,我怕不行吧?万一是误人子弟了就不好了。”欧氏乍一听觉得有点小激动,毕竟她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真是没有想过做夫子这回事呢。
京城之中的女夫子也不少,但是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请的西席,专门教导家中女子的学问或者是其他的本事的,像是这种大课堂的话,几乎很少见的,这就是即使大梁对女子的束缚不是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女子想要做什么事情也是非常有限制的。
“娘,您可是当年京城之中有名的才女啊,据说当年娘未出闺阁之时,就已经名动京城,娘的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