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落难情缘> 第369章 戏游江南(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章 戏游江南(1)(2 / 5)

出,问道:“凡有言句,尽是点污。如何是向上事?”

看似随便跟随在大众中的布袋和尚,注意观察着翠岩令参,看看他如何回答。

因为他心里明白,这个僧人问到了点子上。

禅,心有灵犀一点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强行言说,歧义丛生。所以,古人云:“凡有言句,尽是点污。”

所谓向上事,就是指言绝意断的正真大道——禅的至高境界。

盘山宝积禅师说过:“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正真的大道,系千圣不传的妙道,乃释家所不说,达摩所不传。

因为,这种境界,不由口出,不须思维,它超出了言语心念之上,需要你自证、自知,达本还源,顿悟寂静的真如本体。

既然无法言说,看你翠岩令参如何回答?

翠岩令参说:“凡有言句,尽是点污。”

妙,真是妙极了!布袋和尚暗暗击节叫好:“答案就在你的问题本身吧!”

然而,这僧没有领会,继续发问:“如何是省要处?”

翠岩令参说:“大众笑你。”大好禅机,视而不见,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另一个禅僧说:“古人云: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转凡成圣。学人上来,请师一点。”

人,总是这样,时时刻刻妄想投机取巧。

所以,自古以来,各种“灵丹妙药”层出不穷;什么“箴言妙语”不胜枚举!

翠岩令参禅师是怎样回答的呢?禅师断然拒绝,说:“不点。”

禅僧问为什么不点?他回答:“恐怕你落入凡圣之见!”

一旁的布袋和尚会心一笑。因为他知道,凡与圣,犹如波与水,风来水变波,风静波为水,二者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别,关键是自心一念。

所谓“烦恼即菩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这个禅僧没有布袋和尚的境界,未能理解翠岩令参的意思,思想上依然将圣贤与凡夫对立起来,执着真理的光环,幻想着在师父的点化下转凡为圣。他可怜巴巴哀求说:“请师父将至理告诉我吧。”

翠岩令参禅师无限慈悲,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将禅的真谛表述出来。

他说:“侍者,点茶来。”

端茶倒水,就是禅的心要!离开了日常生活,哪里有什么至理!

另一个禅僧看出了门道,从大众之中脱颖而出,问道:“不带圣凡,当机何示?”

翠岩令参禅师幽默地一笑,道:“你千万莫对别人说我翠岩灵利。”

禅僧一愣,想了想,有所体会,又说:“哪怕是再美妙的语言,也无法描述出、说明白禅的真谛。那么,宗门(禅宗)中的事,究竟如何?”

是啊,禅,虽然无法言说、不可思议,但总得有那么回事吧?

翠岩令参禅师说:“你礼拜吧。”

禅僧礼拜,意味着问答结束。可是,你翠岩令参还没有回答人家的问题呀!果然,那僧说:“学人不会。”

他的意思是说,不领会让他礼拜是什么意思。翠岩令参呵斥道:“你出家行脚,连礼拜也不会!”

布袋和尚听得真切,不由得颔首称是:你礼拜,就是自性的作用!禅,并不神秘。要知道,举手投足,无不是禅。

……

最让布袋和尚意想不到的是,到七月十五日,安居结束,也就是所谓的“解夏”。解夏也像结夏一样,要举行一番仪式。

翠岩令参上堂说:“一夏天与兄弟们东话西语,你们看翠岩我的眉毛还在么?”

禅林传说,若误说佛法,其罪过将导致眉须脱落。

翠岩禅师回顾过去九十天的夏安居期间,经常向大众说法,唯恐其所有说法,已经成为言语葛藤。其言语过失的罪过,可能招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