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榛和以往一样来到翰林院办公,只是这次在门口碰到孙德福和金越明二人,二人身着朝服站在门口大树下,身上有些许的露水,看样子是等了很久。
“孙兄,王兄,不知找在下有何事?”二人看向王榛,孙德福率先开口:“昨天我谕抄圣旨的时候,看到王兄你的名字了,你即将要被外放做一个七品知县。”
孙德福的表情有着一言难尽和惋惜,一言难尽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劝解,惋惜的是要被发放到小地方从头开始。他的神情都被王榛看在了眼里。
王榛拱手表达谢意:“多谢二位兄台的关心,外房是在下自己举荐的。二位不必担忧。”听到这个答案,二人都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金越明像看着傻子的眼神看向王榛说道:“你是疯了吗?好好的京官不做,非要去外放?”王榛不可能说,我是为了自己媳妇才去外放的,于是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看过经历过才不枉此生。”
金越明是理解不了,那么多人挤破头来到天子脚下,王榛竟然反其道行之,往外跑。难怪他听到这个消息不吃惊,感情是自己的要求的。
三人为同一批进入官场,又是前三甲,本应该守望相助。所以他们看到消息马上就过来找人,如果是被迫去的,几人也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有转机。结果是这样的。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二人也就放心了,便离开了。
正午时分,有内监来到翰林院宣旨,众人一起下跪听旨,因为宣旨公公点名这是给王榛的,所以王榛跪在了最前面。其他人心里想着,也没听到他办了什么大事啊,怎么就来旨意了呢?
眼见着众人已经跪好了,内监这才从托盘上拿出明黄色的圣旨,认真的宣读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科探花王榛,为人聪慧,献策有方,今册封为庐州府安里县令,为正七品。”
王榛跪在地上谢恩:“臣王榛领旨,谢主隆恩。”行完大礼后,才从地上起来。接过了圣旨。王榛从袖兜里掏出了一个荷包,嘴里含笑说道:“有劳公公跑一趟。”内监摸着荷包,知道是碎银子,顿时看王榛的脸色变得温和起来。
本来还以为这趟会空手而归的,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还特意叮嘱:“圣上让您三日内出发 ,您现在就可以去吏部领取授官文书了。” “谢公公提醒。” 周围的人都散开了,只有老赵大人叫了王榛去书房。
叮嘱道:“你去了地方上,记得多干实事,不忘初心,只要功绩好。升上来是迟早的事,这样的政绩是最实在的。”老赵大人在那絮絮叨叨的叮嘱着,王榛就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应和一下。
“安里县地处低洼,最易发生洪涝,你去了之后需要多注意排水问题。” 想着该注意的都提醒了,这才停下了嘴巴。“是,学生记下了。”老赵大人愿意这般提点,不管有没有用,这番好意总是要领受的。
王榛下衙后。来到了黎青青的院子。她正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看书,身上穿的是自己让人送过来的鹅黄色衣裙。格外的称她肤色。桃花花瓣从树下落下,散落在的头上,衣服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她身上朦胧着圣洁的光。
王榛的嘴角不自觉的带着微笑。黎青青看到王榛回来了,放下手里的书。神色恬静的笑道:“回来了?今天这么早?”王榛来到黎青青身边坐下。慢慢的述说着以后的计划。
“今天外放的旨意下来了,后日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咱们先回家,去见我父母,我已经写信让他们准备,咱们回去就成亲。然后一起去任上。”说完拉着黎青青的手。她的手还是那么瘦弱。摸上去没有一点肉,都是硬硬的骨头。
看着她的眼睛说道:“我想让你光明正大的站在我身边。”黎青青听完了,眼里有着些许泪光,她回望过去,轻声的回了句:“好。” 梅州府内,王富贵和汤氏正在看着王榛寄回来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