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中国道教也有趣> 第十五章 夫唱妇随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夫唱妇随 下(2 / 3)

理机构,道士、女冠由原来的鸿胪寺管理改为“道士、女冠隶宗正寺”,地位仅次于亲王。如果道士、女冠犯了法,由教规处理就行,地方法律不能处理他们。同时还要求每州必须修建不同规模和数量的道观,道士的数量也都有国标统一遵照执行。这些规定,就是纯粹为了提升道士的地位了,造就了一批地位仅次于宗室的、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特权阶级出来。

唐初时,宗教的管理统一都是由鸿胪寺负责的,寺庙、宫观、和尚、道士等都包括在内。鸿胪寺道友们可能在文学作品里经常听到,这是一个负责管理朝会、宾客、吉凶仪礼的机构。为了抬高道教的地位,武则天把道教的管理从鸿胪寺里剥离出来,放到了专门管理天子族亲属籍的宗正寺里,并在下面单设一个崇玄署,编置上给配置了一令一丞二府二史二掌固六典事的公务员编制体系。这里稍一想就发现,道士由管理自己家族事务的机关负责了,意味着皇室把道士看成自己家里人了,比和尚们的档次那就明显高了不少。

当然了,皇室如此重视道教,道教迅速发展,规模也日益扩大,仅在顶层设置管理机构是完全不够的,因此,为了更好的管理道教,唐政府一直推行以教管教的政策,在全国设置了地区性的道官,称为道门威仪,也叫道门威仪使,职责就是“监领诸道士”。

随着道教地位的提高,想要当道士的人自然就会增加,但在统一的管理体制下,当道士的门槛是很高的,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道士的。同样,道官的选拔更加严格,比如担任过全国性威仪的道士有唐玄宗开元时代的胡紫阳、司马秀,天宝时期的萧园裕、王虚真等人。

不熟悉道教的道友们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些人,这些可都是道法高深的名道,仅就胡紫阳来说,他是李白的好友,李白还曾给他写过一篇《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对他的一生作了简单总结,足见他在当时的影响力之高。

另外,他的弟子胡齐物,是玄宗时负责《道藏》编纂的主要道士。弟子元丹丘,同样也是一位高道,同样和李白关系极好,李白给他写的诗就更多了,比如《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西遁之志因叙旧以赠之》《颖阳别元丹丘之淮阳》《以诗代书答元丹丘》《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与元丹丘方城谈玄诗》《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题元丹丘山居》《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并序》《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可能还有别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不得不对李白大大说声服,不愧诗仙,仅和这位道士有关的诗就写了如此之多。当然,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元丹丘和李白关系不一般,人以群分,不是什么人都能和诗仙做朋友的。所以,弟子如此有名,当老师的胡紫阳水平怎么可能会低。

上面所说的全国级的威仪道士,在道教的管理体制中,国级下面就是地区级的,最基层的则是每个宫观,选拔同样严格。仅就每一个宫观来说,按规制要设三纲,分别是“观主一人,上座一人,监斋一人,共纲统众事”,就是这三位来具体负责掌管一个宫观的宗教活动,算是政府委任的最基层道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社区居委会吧。

由此,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宫观,大唐就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道官制度。政府任命的道官,一般来说都是道士,体现了道、俗两个渠道,这当然是一种君权至上的体现,又使道教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同时避免出现那种宗教凌驾于皇权之上或宗教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情况产生。

在高武时期,李治虽然一直病歪歪,武则天则扮演好了一位好妻子的角色,里里外外一把抓,不但打理好了内政外政,还帮着老李家处理好宗教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实际行动,道教发展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实在是功不可没。不过这样一位有野心的女人,在李治死了以后,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