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进士及第,哪一个不是儒家名士。
然则此等足以流传千古的绝世佳作,在场绝无任何一人可以作出来。
中年人长大的嘴巴久久无法合拢。
也不知过了多久。
合拢的大殿房门传来第二声轻响,为首的中年人才缓过神来。
“在下王恕,添为扬州知州同知。”
王恕收起方永书写的卷轴,言语中带着几分拉拢之意。
“还未请教小友尊姓大名……“
“下官方永,见过王大人和诸位大人。”
方永二字刚刚出口,在场官员脸上的笑容又是一变。
“一边歇着吧。”
“第一轮比试还需要些时间。”
王恕收起卷轴,回到了主考官位置上。
大殿门前已经走进了三个人。
崔景炎是第二个,崔莺莺的弟弟崔灏是第三个,还有一个和崔景炎并肩而立的人,方永没有见过,应该是和崔景炎一伙的。
三人把卷轴交给了考官,皆是站在了方永对面。
大殿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几个呼吸后,又是几名通过遴选的人从大殿外走了进来
。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站到了崔景炎身后。
不知不觉,崔景炎身后已经沾了七个人。
看到方永沉重的脸色,崔景炎嘴角不有勾勒出一抹笑意。
“怕了?”
方永望了一眼从门外走进来的第九个人,无所畏惧道。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
“以一敌七,吾何惧也?”
他确实怕了。
但怕的不是这些文人墨客在诗会中的立场,而是他们本身的影响力。
除夕诗会几乎汇聚了整个江南的文人墨客。
这些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学之士。
在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面前,这类文人颇具影响力。
说得简单些。
一个开设学堂的教书先生,不管再怎么差劲,其在十里八村的影响力都要比一个村长大。
正所谓三人成虎。
倘若这些人三五成群形成地方势力,便足以左右一片区域的谣言传播。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方永心中萌生。
如果自己能左右谣言的散播,是否也能左右民愤的变化?
第九个通过遴选的人走到了方永面前。
“你就是方永?”
方永扭头打量身旁的中年人。
身材矮胖,留着八字胡,穿着和自己一样的官服。
应该是勇武王府的幕僚之一。
“还未请教……”
“付东海。”
“本官斗酒诗百篇的名额,就是你抢走的。”
“呵……“
“就
让本官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
付东海沉声冷哼,虽然和方永站在一个方向,却是和方永拉开了不少距离。
方永愣了愣。
付东海此人他听说过,乃是江宁郡科举中的一名解元。
此人擅长用兵之道,是徐凤先身边的左膀右臂。
没想到徐凤先挤出来的名额居然是属于付东海的。
从付东海的语气判断,似乎并不想和自己同行。
看来这场诗会大比只能一人独行了。
不为伍也好,这场比斗本就是一个人的战场。
成群结队反倒会成为一种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