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覆灭之风波,看似没有掀起太大波澜,但京畿地区的各个豪门都知晓其中缘由。
用最难听的话来讲,即是沈党与东林党所造成的党争所致,而沈炼想以此为契机,拿着他们世家豪门的资源去做好人好事。
不但如此,等到最后,还得给他们打上祸国殃民的罪名!
别说现在不交粮,等到以后有了战事,他们更不会交粮!
朱由校在得知那群粮商的态度过后,竟是气极反笑。
“增广贤文有云,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朕有些时候实在搞不明白,那些豪门世家为何就是要占据那么多资源,仅仅是因为贪念吗?”
“该纳粮的不纳粮,该纳税的不纳税,现在国家有难,反而死死守着粮仓,一丁点都不肯放出来!”
“哈哈哈……这就是所为的家国情怀,简直是狗屁!”
沈炼就在朱由校的乾清宫中坐着,他没有因此而发怒,而是淡漠道:“陛下,人的贪欲永远无法中止,他们本就是商人,满脑子所想就是怎么谋利,如果有着足够利润和收益的话,甚至还愿意把国家给卖出去。”
“但大明不是他们
的!是天下百姓的!是朕的!”
此刻,朱由校的声音接近嘶吼。
“赵家的前车之鉴就摆在这里,他们宁愿和朝廷对抗,也不愿意有着半点退步!”
沈炼继而笑道:“哪有不肯退步,若是陛下愿意罢免微臣,他们估计会马上把粮食给交上来,但今年交了,明年是否会拖欠就是个问题了。”
世家大族看似有着诸多姓氏,但大多数都是以联姻形成团体。
朝堂上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立即聚集起来,用联合手段来抵抗政令。
实在抵抗不了,等政令下发到地方,又从中寻找空子。
正所谓,再好的经书,从歪嘴和尚的嘴里蹦出来,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模样。
朱由校固然愤怒,但头脑却是愈发清晰。
“朕当然知道他们是憎恨你!可越是这样,朕就越不能退步!”
“你在新政改制中所提到的一些举措,朕此时此刻才算真正悟透。”
“粮食,关乎天下百姓安危,哪怕是一分一毫都不可交予私人手中,由百姓开垦耕种,官家出面收购,而粮食即是一个国家的崩溃线。大明之所以会变成这般模样,正是因为粮食问题没能解
决!可是他们占据了大量土地,囤积了数之不尽的粮食,若想在短时间内革除弊病,又谈何容易啊!”
沈炼再度提出一个建议。
“陛下,我们其实有好几种选择。”
朱由校厉声道:“一口气说出来!不要卖关子!”
“世家既然已经摆明要和朝廷作对,那就何必留着情面呢,失去了他们,大明又不是不能运转,只是会让经济陷入一时的崩溃而已,但这么做的话会激起世家大族的强烈反抗,他们可能会使用军事力量进行抗拒,而最大的麻烦就在这里。我们的军力不能用于内耗,北方战事不会停歇,更不能在这种时候白白造成伤亡,此为最下策,但不是不能做。”
“中策,即是与覆灭赵家如出一辙,收集罪证,将其连根拔起,但人家也不是傻子,这会进一步加强权力斗争,导致朝廷内耗不断,局势处于失衡状态,日后即便大明能够昌盛,也会因此而让党争连绵不绝。”
“上策,其实很简单,聚集穷苦百姓,来对世家大族进行一次浩浩荡荡的洗礼!”
粮食问题部解决,民变就会生生不息。
与其让他们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
撞,不如反过来为朝廷所用!
朱由校疑惑道:“你的意思是让朕默许百姓在民间闹出动乱,借用他们的手来打击世家大族,这不就是驱虎吞狼吗?”
“陛下可能理解错了,行使上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