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受控制,是因为自愿被控制——王小波
自觉受控。
因为大多数人都没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大家都是自愿受控制的。很重要的是控制我们的事是善是恶。
中学时的王二写作能力奇差无比,情窦初开的那段时间,写封情书吭哧一天都写不出来几个字。直到后来他读了王小波的书,那年小波刚走不久,还没火。书是在地摊买的,王二本来是想买几本带点颜色的杂志。
老板是个文艺青年,他除了“好”杂志,还顺带推荐了小波,说他是当代最好的白话文作家。那年头文艺青年是很受欢迎的,因为还未扩招,大学还是象牙塔。墙内墙外完全是两个认知世界,你如果和女同学聊杜拉斯、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普希金,便很容易搭上她。
而王小波的书相当于买一送N。杜密卡普这些老哥的东西在他作品里 都是一勺子烩了。王二的写作能力开始突飞猛进,后来他在三个杂志上同时写连载。笔名王二,如你所知,他的真名并不叫这个。至于如你所知,也是王小波很喜欢用的词。他的每本作品里都会出现至少几十处如你所知,由于是王小波门下走狗,几年后王二的论文里也出现了很多“如你所知”。
王二经常收到读者的来信,有天他收到一封上海女生的信,钢笔写的,字很漂亮。一看就是练过的,这封信洋洋洒洒整整三页,还附加了一张照片。瓜子脸、大眼睛、披肩发、旗袍,叉开的很高。
王二之前见过十多个女读者,都是恐龙。其中有三四个还恐的厉害,吓人的那种。文艺青年都是更喜欢那副皮囊的,当王二看到那位叫吴小莉的上海女生的照片时,他便有了生理反应。吴小莉旗袍的叉开的确实有点过高了。那时候没有P图技术,王二迫切的想见见吴小莉。
继续互通了数封信后,暑假时王二去了趟上海。吴小莉 在火车站接上他后,一起逛了两天。由于没“干成大事”,回北京后王二便很沮丧。于是那年圣诞节他又去了一趟,终于成了事。毕业后王二去了上海,那地方除了吴小莉他没有一个认识的人。
父母觉得王二是个沙雕,对于沙雕这事大多数同学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有几个文青朋友觉得他为爱出走很酷很哇塞。去上海前,王二给吴小莉转了5000块钱,那时他这些年攒下的大部分稿费。吴小莉在普陀区给他租了个一室户,1200一个月,付三押一,又买了床被褥,这钱就没了。
吴小莉比王二大一届,上大英语专业。她毕业后一直闲置在家,偶尔去上海诸多国际展会兼职翻译。吴小莉的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英语老师,所以她英语水平相当不错。王二觉得吴小莉很有素质,穿着也很有气质,只是她时常有点神经质。对此那位王二和吴小莉经常光顾的咖啡馆老板虾叔说,上海女孩都很“作”,你习惯就好了。
虾叔是个老客勒,50多岁,戴个金丝眼镜和鸭舌帽,和蔼可亲,调的一手好咖啡。在上海的前三个月,王二并没有找工作,这样可以充分享受着温柔乡。吴小莉每周二和周六过来王二这儿,其他时间她说有事,去当翻译或者去干别的事。而王二正好可以用这些时间写稿,挣点生活费。虽然不多,可也能每周带吴小莉去喝杯虾叔的咖啡。
有一个周六,完事后吴小莉去洗澡,她放在桌子上的绿色摩托罗拉手机一直响个不停。王二觉得烦,便去看了一下。那时的手机没有锁屏和密码这些功能,上面显示有五个未接电话,联系人是“西安吉他张”。接着又看到吉他张发来的几条短信,十分暧昧。最后一条是:“小莉呀,明天过来时别忘了带药,想舒服点。”
随着那部翠绿色的摩托罗拉一直闪着耀眼的绿光,王二的心碎了。他记下了西安吉他张的电话,等吴小莉回家后打了过去,想和吉他张约架。文艺青年对待情敌,就要像普希金那样实施决斗。
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