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继续向南,其中柳絮儿因为不用回去天机阁,一路上欢歌笑语,连带着李重元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崔颢与要离跟在他俩的身后,要离没少被灌输男女之事。
本来一知半解,经过崔颢的教育后,更加的不知所谓。
斗金牛一个人落在最后,倒也怡然自得。
汝阳道与青阳道相距不过百里,五人倒也并未如何着急赶路。
李重元听说柳絮儿不用回去,心中也十分高兴,自然话就比较多。
“听说汝阳王氏也是世家大族,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识一下。”
“南北统一之前,南朝的军政大权几乎被五大家族的人把持。其中顶属汝阳王氏为最。要不是达安的李氏最后坐了江山,这天下多半会姓王。”
“哦?既然王氏这么厉害,那皇室岂能容他?”
“那是必然。太祖武皇帝统一南北后,开了科举。至今一百多年,南境读书人高中的数量少之又少,根源就出在汝阳王氏身上。”
李重元心中纳闷。这南境读书人考不上科举,怎么会怪在汝阳王氏身上?
虽说南境读书人考中的人数不如北境,但要说是因为一个门阀世家,那也未免牵强。
“怎么说?”
“汝阳王氏当年曾出过一个读书人,屡次落第。后来发奋读书,创立了汝阳书院。南境的学子将这位读书人奉若神明,都以去他的书院读书为荣。如果你是当朝的皇帝,你会不会让南境的学子高中?”
“你说的这位读书人可是我朝的王心源?”
“没错。他被称为我朝的圣人。也是江南读书人的精神领袖。”
王心源的著作李重元没少拜读,对于他的治国理念也深以为然,只可惜自己晚生了几十年。
“人人都说太祖武皇帝将国都定在西京,是因为江南这些门阀世家根深蒂固,势力盘根错节,怕江山坐不稳。
可我知道,太祖皇帝这偌大的江山都打下来了,岂会害怕几个小小的世家。之所以定在西京,无非是为了北方的蛮夷。
至于你说的国家取仕,南境的读书人及第很少,或许有你认为的原因,不过我倒是认为这些南境的读书人在这温柔乡待久了,所做大多为淫词小调。偶尔有大气磅礴之作,也很快被打压下去。没成什么气候。”
柳絮儿听的神色一呆。
他没想到自己随口的一说,竟引来了李重元的长篇大论。
“你刚刚所说显然不是心血来潮,难道这个问题你早就想过?”
李重元微微点了点头。
“王心源的书我都看过。他早年所写的大都是生活日常,或者是与朋友宴饮欢聚。只是后来他屡次碰壁后,才终成圣人。只可惜,那个时候他已经不问世事,一心治学啦。”
“既然你对王心源这么了解,你可知道王家还有位天下闻名的人物?”
柳絮儿俏皮的歪着头看向李重元。
刚刚李重元侃侃而谈的样子让柳絮儿心头小鹿乱撞,倒也让她想好好的考较一番。
“可是南朝时的王太白?”
“咦,想不到他你也知道。”
“太白不语,谁露峥嵘。这可是一百多年前武林中人人皆知的口诀。他可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人。”
“怪不得你要见识一下汝阳王氏的风采,原来对于他们的先人你都很了解。”
“没错。文有王心源,武有王太白,都是天下人心中的楷模。”
“公子,以后你也有机会。”
要离在身后突然来了一句。
“唉,你小子怎么还偷听公子讲话?公子哪是有机会,那是一定行。”
“崔颢,你知道什么叫做贼喊捉贼么?”
“意思倒是明白,只是不知道此处作何解?”
要离幽幽的来了一句,“好像偷听公子说话的,不止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