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燕国的读书人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子。
除了近些年本身的教育思想转变之外,更是跟大燕的国情分不开。
三十年前,诸国伐燕。
当时大燕四方边关十室九空,几乎家家缟素。
景元帝登基之初,为了填补人口空缺,只能鼓励百姓搬迁。
而四方边关的百姓,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后来者,他们那一代人都无法忘记那荒地千里埋孤坟的场景。
至今四方边关甚至还有许多荒废的村庄,就是因为当初的百姓从军为国战死,家中唯有父母尚在却又无人养老送终。
直至十多年后,父母也与世长辞,于是这村子便渐渐没了人,剩下百姓只要还有力气的最后也不得不搬走。
所以大燕这一代的人基本也都是在国仇家恨中成长起来的。
从小便好奇家中怎有其他亲人牌位,明明跟父亲是兄弟,却未曾见过其人。
后来再长大一些,了解的更多,便彻底将从小埋藏在内心的种子彻底激发。
而后周泰的‘心学’格物之道开始大燕流行兴起。
虽然现在心学的影响力在读书人的圈子依旧不占据主流。
但不可否认,心学的出现确实让许多人开始产生了变化,逐渐思考自己不曾想过的方向。
最后便是近几年的读书人。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时候不单指上位者的方式容易影响底下人。
更是指上位者的思想也容易影响底下人。
毕竟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
夏明远务实,喜欢将矛盾置外,朝中臣子自然亦是如此。
而朝中如此那大燕读书人自然也相继效仿。
渐渐整个圈子自然也就变成了这般。
好男儿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
何为读书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再结合格物之道,若只会打嘴炮,那就是枉读圣贤书,枉称圣人门下。
……
“王爷,外面有个燕国读书人求见。”这时护卫走进来到顺王跟前小声说道。
闻言三人相互对视一眼。
顺王说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门外便多了一个三十多岁的酸秀才。
“晚生王佩郎,参见顺王殿下、荣王殿下、郡主殿下。”
……
茶楼内。
望着醉仙楼方向。
陆雨凝问道:“师兄,你说那王秀才能见到顺王他们?”
常寻风淡淡笑道:“肯定会。”
陆雨凝有些好奇自家师兄何来这般底气。
常寻风也不卖关子直接道:“因为我给了他一句密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闻言陆雨凝有些诧异:“这不是那位诗词鬼才百花郡主的大作?”
在乾国时她虽然很少离开宗门。
但那百花郡主的才名她却是没少听。
常寻风颔首道:“你知道我们暗密探的前身是什么?”
“什么?”陆雨凝问道。
常寻风说道:“百花卫。”
陆雨凝不解。
常寻风解释道:“传闻这位百花郡主曾因商贾上的一些事情,而暗中创建了百花卫,可后来被陛下知晓,陛下替她除了祸患,所以这百花卫也落到陛下手中,后来陛下将百花卫交给了太子殿下,殿下觉得这百花卫有些不好听且放在国内也用处不大,所以才有了我们暗密探。”
“而那句诗便是在百花卫解散之后才流传出来的,同时也是曾经百花卫的口令。”
闻言陆雨凝恍然大悟。
……
戌时,济州诗会正式开始。
主持这场诗会的人自然是百花楼的掌柜的。
毕竟这么露脸的机会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