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考官没过来的功夫,他用湿帕子简单地擦了擦脸,顿时,困意消散不少。
察觉左右号房,渐次有烛光亮起,他轻轻拍了拍额头,喃喃道:“差点儿忘了点蜡烛”。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考官在一大群人簇拥下,来到言字号房。
考官新奇怪,先上下打量了他好几眼,直到将上官诺看得有些不自在,方伸手将试卷递过来。
同时,还好心地提醒道:“查验试卷,若无残缺,即刻应答”。
上官诺躬身接了,不敢怠慢,忙展开试卷查验,并无不妥。
待离开言字号房,跟着考官的另一位官员有些不解,探问缘由。
那考官欣然答曰:“一路过来,给诸考生发卷,皆精神萎靡、脸挂汗渍,颇有狼狈,唯他从容淡定、神完气足,可见养气功夫甚佳”。
官员闻知,亦觉有理,言:“此子当非池中之物”。
当然,这些小插曲上官诺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估计也没心思理会。
此刻,他正震撼于试卷的题量。
试卷乃九张白色的宣纸,尺寸是标准的纵二尺(约60厘米),横四尺(约120厘米)。
采用经折装,展开之前达五十四页之多,每页上都打着朱红的竖线,隔上二、三页便有题目赫然纸上。
上官诺平时也多用这种尺寸的宣纸写字,稍一打眼,便知每页都要写上三百字,若是写满便是一万六千字,就算抛除卷首以及题目间的空档,最少也要写上一万五千字。
难怪,临考前,夫子们会反复提醒,开考后万不可浪费时光,尽量多答一些题目。
那时候,还有些不理解,眼下却是懂了,这么大的题量,正常人指定是做不完的。
须知,他们用的是毛笔,可不是更便于书写的圆珠笔水笔。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写一万五千字???
老天!!!
就算不眠不休,写断手腕也写不完吧?!
“古代的乡试可真变态!一开场就是地狱级,逼得大家起步就得冲刺,简直就是折磨摧残!”,上官诺忍不住在心中狂吐槽。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领悟了夫子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什么意思。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它讲得,应该不仅仅是读书的苦,更多的或许是科举的苦吧。
毕竟,读书不过损耗些心神,要钱;科举则是全方面的折磨,要命。
还真应了那句话了,“不疯魔不成活”,难怪范进中举后,高兴地都疯癫了。
想归想,该答还是要好好答的,上官诺提起笔,在卷首上刷刷写起来。
单单是卷首,是就有诸多讲究。姓名、籍贯、考号、经历都有固定的规格和位置,不允许有丝毫逾越规矩,否则,即使答得再好也不能中式(古代中科举的称呼)。
卷首,大篇幅的位置,是用来介绍祖辈儿的,父亲、祖父、曾祖、甚至上推至老祖宗,姓什么?叫什么?干什么的?有没有违法犯纪的经历,都要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有含糊其辞、一笔带过的原则上不予中式。
所以,考生对家族的历史必须知道的一清二楚,这种形式的政审,也是让上官诺心服口服外带佩服,老祖宗的智慧真真是不能小嘘。
诺大的考区,除了昏暗的烛光,便是考生们奋笔疾书的声音。
开始一个时辰还好,上官诺精神抖擞,写得飞快,可到了卯时(凌晨2:00),困意上涌,他眼皮就开始打架。
手腕也因为强度高,隐隐酸痛,心不在焉的状态下,好几个字差点儿出现错漏。
尽管挽回的及时,可对比其它字,还是要显得丑一些。
这个时辰正是最困乏之际,夫子们曾提醒过,若觉不行,可先休息,天亮再作打算。
切不可莽撞强撑,否则,大意之下,污了卷面,着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