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 第167章 孔家昭没有退路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章 孔家昭没有退路了(1 / 2)

这下子,谁还记得当初蒙古人那些闹心事儿呢?

征文比赛最后由山东士子获得,奖金一千两,虽然于科考无用,但这也是条进身门道啊。

朱高炽直接向此士子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去编辑部工作。

该士子兴高采烈赴任。

谁不羡慕得眼珠子爆红?

朱高炽未来太子之位牢不可破,这位士子等于近水楼台。

六月中,另一篇文章发表,引发整个儒家地震,即关于甲骨文的考证。

文章首先揭示出甲骨文与今文的相似之处,又举例若干说明甲骨文的造字方式、方法。

这篇文章是以黄子澄的名义发表。

有些卫道士受不了,黄子澄该自杀谢罪,没想到他居然没事人一样跟新皇打得热热闹闹。

这篇文章的影响之深远,远超当时所有人的预料。

大批金石学家涌入金陵,那些老些的,本来都准备颐养天年的人也给震出来。

通常后世考证华夏考古历史的发展,都认为这次甲骨文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

因为这次考古完全摒除之前那种随心而证,自由散漫的特点,而是以详实的文字、图片、实物,出土记录,辅以文字资料来考察的。

不但勘误了史记、春秋左传等诸多经典史学中的错误,还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总原则。

六月底,更大的炸弹来了。

永乐帝准备编纂《永乐大典》。

其实之前解缙已经编纂过一版,但朱棣非常不满意,这时朱高炽说可以广招天下人共同编纂。

这跟历史上的永乐大典也不同。

历史上永乐大典是全部完成编纂后,方才收录出版。

但朱高炽认为如今已经具备边修边出版的条件。

朱高炽提出两个总原则,第一,永乐大典主要以搜集图书、保存史料为主。

其二,百无禁忌,只要不是明确反人类,反封建就行。

其三,力求准确,永乐大典要将收录书中的文字、记录、数据核实,去除明显有错误的地方,将其打造成百科全书。

这样的要求注定无法像历史上一样,四五年就能完工,朱高炽认为五十年内完工即可,而且还可随时更新。

朱棣惊叹于朱高炽的大手笔,但这么多钱财从何而来?

当朱高炽给他今年北平府税收报表时,他立刻没有疑问了,单是北平府的税收就足以支撑这项庞大工程的完工。

于是被人称为《永乐百科》的大典编纂工作展开。

无数文人趋之若鹜,建文帝?那是谁?

在千古留名机会与建文帝之间做选择,大家都很轻松,建文帝虽好,但也不可能完成这项令人震惊炫目的工作。

为此,朱高炽专门在金陵城中修建了百科编纂大楼。

整栋大楼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竹筋换成钢筋,水泥全部采用最高标号。

共计十一层的建筑在金陵城西拔地而起。

全国的文人就像丢进开水里的虾米,全都又蹦又跳,想尽办法掺和一脚。

八月,朱高炽又丢出重磅炸弹。

帝国准备启动字典的编纂工作。

相比永乐大典,字典编纂自然简单得多,但是字典比永乐大典更加实用。

因此朱高炽上来就准备搞出两个版本,两个团队同时启动,一个编纂的,是完整版,应收尽收。

另外一个则是简化版,适合普通人使用。

接二连三的大工程抛下来,文人都疯了,历朝历代,哪有像永乐这样的朝代?

当这个消息传到鱼子街孔家宅院时,他已经彻底麻木。

一个多月前,孔家昭就发现家周围有锦衣卫出没。

那时他还不信邪,总觉得能跟朱高炽掰手腕,组织数十名精锐工匠对印刷术进行研发。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糟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