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打不开。得等贾行云回来才行。”
任峰摊了摊手道。他真没想到都这时候了,甘宁居然还这么爱面子,不给开锁死活不下车。
“那我不能下车,这样让人看见,岂不毁我一世英名?”
任峰听了,和张辽相视一笑,摇了摇头,径直回府。
要面子?那你乖乖的在车上等着吧!
回到府邸后院,见蔡邕正在院子里的柳树下小憩,而蔡琰却在那里切着莲藕。
见任峰进来,蔡琰用小碗装了一些藕片递到任峰面前。
“琰琰,你先吃一片!”
任峰从中挑了一块藕片递到蔡琰手边道。
蔡琰也没客气,微笑着接过藕片,小口的吃了起来。
任峰再拿起一片藕片的时候,却发现和先前蔡琰手里的那片居然藕断丝连。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任峰突然想起苏轼的那首诗,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蔡琰听完,小脸微红。她反复念叨了几遍,放下书中的小碗,来到院子里几案前,将这首诗写了下来。
“公子这首诗,每一句倒念成为下一句,其中意味却一点不减,真是有趣。”
说完,还不自觉的擦了擦脸上的细汗,要不是任峰在身边,她还真想闻一闻。
“这首诗也不是我所做,只是偶然听来。”
任峰倒是不敢据为己有,毕竟人家是才女,是可以从诗中的意境去揣度作者的性格的。万一那天拆穿了多尴尬。
蔡琰听了,还以为是任峰谦虚呢。哪有这么巧的?她笑了笑,露出整齐的贝齿,看得任峰有些发呆。
“咳!任益州,回来了?我想把《千字文》作为启蒙典学,如何?”
不知什么时候,蔡邕那老家伙居然醒来了,见任峰眼神有些不对劲,连忙咳嗽了一声道。
“呃!可以可以!我这里还有一篇正在酝酿,不如大家一起参详一番。”
任峰被蔡邕惊醒,不觉老脸一红,连忙跟上蔡邕的节奏。
“快快念来听听!你这都好久没给老头提供好诗好文了。”
蔡邕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这是一篇三言韵文,名曰《弟子规》。分为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于是任峰吧《弟子规》的大纲念了出来。
“这么说来,公子是参考《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吧?”
一旁的蔡琰听了,若有所思的问道。
“嗯!核心思想就是儒家的孝悌仁爱。我念给你们听听!”
说完,任峰开始背起了《三字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60句,1080个字。任峰一口气念完。
蔡邕两人回味了片刻,又连忙拿笔默写了出来。
“任益州,你是哪里求来的如此好文?”
在蔡邕面前,任峰一直不承认这些好诗好文是他作的。但是越不承认,蔡邕父女就越觉得这是任峰在谦虚。
任峰能够在外面听来这么多好诗好文,他们父母不可能正好一首都没听过。
这样的好文他们闻所未闻,怎么可能是别人做出来的。所以他们越来越相信:这是任峰在谦虚。
“咳!以前外面看来的,我略加修改而已,真不是我作的。”
说不得,任峰托辞道。
蔡邕父女也不再深究,而是指着这1080个字开始认真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