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人,一论道,不是对手,于是拜了师傅,隐居在华山上。
等到桓温屯军灞上,这是祖辈最怀念的故国军队,王猛也没忘祖,想出份力,就赶来了。别看王猛心不在焉的逮虱子,但却能轻描淡写,句句高论,让桓温吃惊不小。
桓温问:“我代表朝廷来收复失地,可到了这里,关中的豪杰怎么都不响应?”王猛答:“将军神威,把苻健打成了强弩之末,可接着就没下文了,关中豪杰都看不懂将军的心思,不敢轻易响应。”
桓温一阵惆怅:该不该拿下长安,自己还在犹豫。朝廷一群官老爷,根本没心思收复失地,而且还会使绊子。拿下川蜀,来个殷浩,这要收了长安,搞不好朝廷会来个“双殷浩”。
摊上这样的朝廷,打也难,不打也难。在外人眼里,骑在虎背上的桓温,可威风!真实滋味,只有桓温知道。反正眼前的长安,就像王猛手里的虱子——弹指之间就能捏死你!还是先耗着,看朝廷反应再说。
当然,这话不能跟王猛说,良谋能辅你,但不能扶你,小心思只有自己消化。犹豫了几个月,军粮耗没了,桓温打算抢收庄稼,接着跟苻健耗。可苻健没看懂桓温的心事,却看懂了桓温缺粮的事。
苻健来个坚壁清野,先把没长成的庄稼撂倒,连野菜都刨了根,然后关城门,睡觉。桓温蒙了,算来算去,失算。没办法,只好退兵,临走前邀请王猛一起,王猛拒绝了,自己的目标是“以百姓心为心”,去了江东,只能帮几个门阀大户过日子,没必要。
桓温撤兵,带走了三千多户百姓,可苻健一通追杀,砍掉了一万多士兵,回去一算,这次北伐,赔了。庆幸的是,干掉了前秦的太子苻苌,到底幸不幸只有天知道!
歇了两年,攒了点粮食,桓温又决定北伐。公元356年,桓温出兵洛阳,结果洛阳城下碰到了姚襄。
姚襄坑了殷浩,在原地待了两年,朝廷始终不原谅,就打算拿下洛阳,自己当皇帝。可几个月没拿下,还招来了桓温这头狼。
围城部队赶快退兵,拒河列阵,姚襄边退边解释,说了一堆好话。桓温就一句:“朝廷不待见,我也没办法,兄弟,别怪我。”姚襄一群疲兵,加上心虚,象征性的拼了几下,就撤兵北去了。
洛阳也是疲兵,被姚襄打的。再看桓温,比姚襄猛多了,干脆别死抗了,直接投降。
拿下洛阳,安抚民心,修复园林,然后去金墉城转一圈。从关押杨芷开始,这地方就成了祸国的见证,而且进去了就别想活着出来,除了司马衷,因为他不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