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皇上!祖宗之法不能轻易变动啊,醇王爷刚才提到的,都不是小事,真要是照做,国家就全乱套了。”
荣禄:‘眼下我大清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的损耗,根基不稳,就像是刚刚得了一场大病的人,更应该注重休养,调理身体,而不是为了能早日康复一天看一个医生,一天换一副汤药。’
奕劻:“荣中堂这话说得在理。皇上,有句话说得好,以不变应万变呐,只要稳住局势,一切都好说。”
“翁师傅,你觉得呢?”光绪正纳闷翁同龢今天为什么不发言了,原本以为他的这个老师能更懂自己的心,说出相较于前面两人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没想到他是在那里酝酿攻击的绝招呢。
翁同龢:“皇上,据臣所知,‘民不家赋而国用饶’是出自王安石之口。
昔王安石当国,惟以破坏祖宗法度为事,每于言路,多置私人,持宠养交,寖成大弊。
王安石所行之事,所变之法,不过是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没有所谓不加赋而上用足。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难道我大清要步北宋后辙吗?”
载洸反驳道:“翁师傅说错了,北宋之所以会灭亡,正是因为三冗,明知有三冗却不能去之,是因为那些固步自封而不自知、为一己之利而枉顾天下之利的迂腐文人导致的。”
这句话明显是含沙射影。翁同龢用略带愤怒的语气说:“谁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江山社稷之人!
眼下皇上与众臣都在为了赔款一事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皇上更是茶不思夜不能寐,生怕老百姓遭受苛捐杂税的折磨。
可是商办衙门明明有那么多的产业,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变卖一些资产,为朝廷筹款还债,以解燃眉之急吗?
可你呢,上不解皇上之忧,下不恤万民之苦,却仍然想着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您这才是自私自利。”
载洸轻笑了一声,“翁师傅适才所献之策,不过是竭泽而渔的行径罢了。甲午一战,地大物博的大清竟然败于昔日的东夷小国日本,足以见工业于国力的重要性。
此时此刻,谁要是轻言工业无用,谁便是误国误民的庸腐之人!”
翁同龢气急败坏地说:“工业有没有用咱们暂且不说,可是现在国库亏空严重,朝廷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
可是商办衙门明明有私钱,关键时候却不拿出来救难,反而是拿去购买西洋器械,建造铁路!要是大清亡了,那发展工商业还有用吗?王爷眼里还有朝廷,还有百姓吗!”
奕劻:“醇王爷,你要发展工业,本王还觉得情有可原,但是你现在还拿多余的钱去造铁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朝廷对你这种做法不赞成的大有人在,你总得给朝廷一个解释吧?”
载洸:“皇上,工业是国家的血液,铁路是国家的血脉,两者相辅相成,既然要发展工业,那自然也得发展铁路了。
只要工商业发展了,朝廷的税源就多了,财政自然也改善了,但是,发展工商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在日后有所产出。不加赋而上用足,这在当今时代,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翁同龢冷笑了一声,“等到商办衙门做得家大业大了,咱们大清的子民就该饿死了!”
载洸:“只要朝廷给大清愿意给咱们的工商业松开束缚,让商办衙门领头发展,臣敢担保,不出两年,财政危机的事情一定能解决”
光绪犹豫了片刻后说:“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让朕跟群臣怎么相信你说得话?”
翁同龢:“这些不过是醇王爷为了敛财而找的借口罢了。”
载洸深知,要跟这些深居庙堂、闭目塞听的人讲明白这其中的复杂的原理,简直是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