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逍遥小王爷> 第四百六十三章 后生可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六十三章 后生可畏(1 / 2)

翁同龢:“这是关系到国家尊严的问题,我大清乃是中华正统,天下共主,万国来朝,既要求和,也要挺直了腰杆接受日本的和谈请求,岂有登门拜访、屈膝苟合之理?”

李鸿章:“翁师傅,究竟是和平重要,还是面子重要?你拎得清吗?”

翁同龢:“当然是面子重要,我泱泱中华,岂能低日本一等?世界各国都看着我们呢,绝不能让洋鬼子瞧不起。请皇上圣断!”

下面的臣子讲了那么多,光绪却还在琢磨着李鸿章刚刚说的那一句话:“除非让醇王爷继续挂帅征战,才有可能取胜”,这句话再次刺痛了光绪敏感又脆弱的神经。

光绪沉思了一会儿说:“载洸在战场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历经万般艰险跟磨难,才为咱们大清取得了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之前是千钧一发,万不得已才让你继续上战场。你是个大才,今后建设国家,还需要你的才智,不能再让你去冒这个险了。”

载洸:“谢皇上体恤,臣也觉得累了,是时候该歇歇了,真要打战,臣弟这副这伤痕累累的身躯,还不一定能够胜任这般重任。”

光绪:“其他人说的话不一定对,但是你说的话,绝对信得过,依你看,这场战要是继续打下去,咱们能赢吗?”

载洸:“不知皇上口中的赢,是怎么个赢法?”

光绪:“收复辽东,将日本人赶出咱们的领土,最好是连朝鲜一并复国。”

载洸:“不瞒皇上,依臣之见,希望渺茫。臣也同意和谈。”

载洸这一句话大大出乎了在场所有人的预料,大臣们原本是以为。以载洸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性格,会极力主战的,没想到他竟然也会赞成和谈。

光绪沉默了,他并不很在意载洸的立场,他在意的是,自个脚下的天朝上国,面对这小小的日本,取胜的希望竟然如此渺茫。

翁同龢冷笑了一声说:“醇王爷的意思是,这战要是您打,就胜券在握,要是别人打,就希望渺茫,看来这大清国离了王爷,就真的束手无策了。”

载洸:‘非也,这是客观因素决定的,个人只能左右战役,决定不了大的战略格局。这好比,要是我上,兴许能跟现在的日本人勉强打个平手,但要是翁师傅上的话,大概率就会兵败如山倒,这就是现实。’

翁同龢气急败坏地说:“你……醇王爷,古语有云,杯满则溢,月满则亏,老臣奉劝你一句,还是谦虚谨慎未免,切勿因骄傲误了大好前程。”

载洸则是淡淡一笑,朝他作了个揖说:“承蒙教诲,承蒙教诲。晚辈也有一句古语相赠,‘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出自李白的《上李邕》一诗,其中,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论语·子罕》有言:“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相传,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引起当时的文坛大家李邕不悦。

而李邕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甚至连史书上都直言不讳地说此人“颇自矜”了。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讽刺了其倚老卖老的作风。

载洸这句暗讽可谓是杀人不见血,一般人如果不知道这句诗的创作背景,还还真不见得听得懂其中的含义,但是对于饱读诗书、一向以圣人尊师自居的翁同龢而言,可谓是杀人诛心。

可是生气归生气,他也知道自个辩不过载洸,只能恼羞成怒地对着他甩了下袖子,“哼——”了一声后作罢。

而殿上的光绪始终没有主见,也不能一锤定音,他还在犹豫着。这对于他而言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缓缓地从自个的龙椅上站起身来,边沉思着边走下台阶。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