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吧,非要说起折寿,之前给对方讲胡亥的事迹,明显折寿多了。
【大一统思想除了这些以外,西汉的董仲舒还单独提出了“三纲五常”,这对之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还在潜移默化。】
【因此可以说,汉代儒学实际只沿用了仁政一类的思想,其跟先秦时期的儒学有了很大的区别。】
夏安夷乖乖梳理着笔记,偶尔发表一下感慨:“我说怎么学论语和学历史的时候,好像长得不太一样。”
原来是偷梁换柱、哦不是改进完善了啊。
嬴政的目光瞥过“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语气意味不明:“难怪这汉代的帝王,将其作为了一统思想的标准。”
若按战国此时的儒学来看,是孔子从自身的士阶层出发,对于周礼的维护和呼吁。
这群儒生虽时常批判君主的不当行为,游走传播后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实际并没有哪国的君主,会长久地沿用儒学思想,或是让儒生担当重要的职位。
因为七国不乏有争霸的心思,自然不会真的愿意遵守这些。
而“三纲五常”的规范,看似是个人行为,实际是构建了整个思维控制的框架,让其之后的思想皆逃不过统治者本身。
夏安夷写着笔记,偶尔抬下头:“怎么,你是要继续嘲讽汉代的做法吗?”
她感觉自从上回,老祖宗被当面拉过和野猪的cp后,就对汉代有了很大的成见。
比得知秦被汉灭时的成见,应该差不多。
嬴政淡淡道:“不,朕觉得他们很是聪慧,能偷天换柱、将一群儒生耍得团团转。”
当然,在后世的视角里,这不同的儒学属于融汇贯通,没有什么偷天换柱一说。
夏安夷啊了声。
老祖宗夸起人来,也着实带点阴阳怪气的,偏偏他自个儿又觉得说话很真诚。
与此同时,光幕里后世所讲解的“汉代儒学”,还特地和秦代的“焚书坑儒”放在了同一张表格里。二者的相同点处都写了“文化□□”,点出了本质是为维护封建□□而存在。
【当然,汉代儒学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其有利于文化上的大一统,成为了古代中国的思想主流。】
【这是秦代的焚书坑儒,所不能相比的。】
虽然两相比较下,他亦发现了汉代的文化政策略胜一筹。当然汉代统治者也是在秦亡的基础上吸取了教训,二者也不冲突,因此没有开口嘲讽。
但嬴政语气依然不满:“……不是曾说过,坑的是术士而非儒生吗?”
这后世的历史老师,讲到焚书坑儒时也特地给学生讲过。然而一笔带过时,还是习惯性地用“焚书坑儒”代替。
都怪后世那群用心不良的儒生,把锅扣他头上。
且秦汉之交的方士和所求仙药的阴阳家,皆喜欢着儒服儒冠、以儒者自居,因此导致他风评被害。后人拿此来解释,有时也被当作强行的洗白。
夏安夷安慰对方:“这锅你都背那么久了,看开点,也不差这么一时半会儿了。”
实在不行,还是让老祖宗对着朝堂上的儒生,多出点气吧。
嬴政:“……”
他原本已经打算心平气和,按照这后世女子的思路,将现在的自己和平行时空的“秦始皇”分开来看,不要再为这种宵小之事动怒。
下一秒,又听后世的夫子继续道【当然,汉代儒学融合了这几家的思想以外,饱受争议的是它有没有融合进法家思想。】
【我们的课本虽未提及,但不少史学家认为,汉代儒学也带有先秦时法家的影子。而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思想也基本上密不可分。】
【比如武帝开始的“独任执法之吏以治民”,又重新强调了律法的重要地位,算是秦朝思想上的延续。】
听到汉代儒学、还使用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