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杯酒。
她将酒杯递给宋俊林,又将那瓶茅台递了过去:“同志,既然你喜欢喝茅台,那这瓶茅台就给你了。”
“谢谢。”
宋俊林答谢道。
他却不知,在早期的时候,茅台酒也是飞机上的纪念品,每个人都会免费赠送一瓶。
到了后来,乘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就改成了免费喝而不是直接赠送一整瓶。
这项服务,一直到80年代末,这才被取消。
……
飞机在首都机场缓缓降落。
宋俊林从机场出来,发现这里竟然有着不少的国人。
从他们大包小包的行礼,以及与家人如同“生离死别”的抱头痛哭来看,他们这些人都是要出国的人员,甚至极有可能是自费出国的人员。
自从81年上面允许自费出国留学后,国内就兴起了“出国潮”。
很多人耗尽全家的积蓄,甚至找遍亲朋好友借钱,也要自费去米国,哪怕到了那边他们只能给人刷盘子。
只是,哪怕他们愿意自费出国,人家米国要不要还另说。
所以当时“嫁出去”,就成了普通人最好的选择。
就跟过去农村人想要“农转非”,嫁给城里人一样。
哪怕对方是个残疾人,哪怕对方是个老头子,哪怕对方不是米国人,而是墨西哥人、阿根廷人或者港澳台地区的人,她们也都愿意嫁过去。
没办法,那个时候我国与米国的差距太大。
所以在人们的眼中,只要是外国就是好的,而能嫁给外国人,更是会被其他人羡慕。
那个时候只要你能出国镀一层金,哪怕只是个野鸡大学,回来以后机关单位和大型国企都是抢着要。
就算不回来,留在那边也比国内赚的要多。
像京城四李当中的一个,就是因为找了个好莱坞明星老太太,继承了一大笔财富。
接着这笔财富,他最终成为了八九十年代极为有钱的富豪。
“对了,很多人出国,需要卖掉自家的房子才能凑到钱,倒是可以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买几套四合院。”
宋俊林心中暗暗想道。
他记得有个梗,说是有人卖掉自家四合院去米国打工。
奋斗了几十年回来,发现自己这些年赚到的钱,压根不够买回自己家的四合院。
这虽然只是个梗,但足以说明当时确实有一些人,靠着卖房子才出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