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替朱由检做了决定,然后朝朱慈炤,朱慈炯说。
“父皇可是把自己存在银行里面的定期存折都给拿出来了,你们俩拿了这三百万两,到了安南可得好好打仗,隆武四年,必须要把安南平靖了,听明白了吗?”
“皇兄放心,有这三百万两,安南今年保准能平下来!”
朱慈炯,朱慈炤拍着胸脯保证——哪用得着这么多啊?
郑梉,阮福源,已经是冢中枯骨,只要发一狠,就能打下来。
如今,得了三百万两,要是还打不下来,那他们干脆甭在安南呆着了,直接回南京当富贵闲散王爷好了!
而一旁的朱由检,这下可是真的郁闷了起来——之前的郁闷,发愁那都是装的,想让朱慈烺出银子给朱慈炤,朱慈炯补亏空。
可让朱由检没想到的是,朱慈烺这个喜欢装孝子的不孝子,竟然对他的积蓄门清。
直接亮了他老底。
可现在好了,朱慈烺三言两语,就把他的银子拿出来,给老三,老五补亏空。
一口气损失了这么大一笔银子。
崇祯上皇的心情能好喽?
也不吃饭了,气鼓鼓撂了句。
“朕心情不佳,回去歇了……”
转身就走了。
看着崇祯生气,朱慈烺心情却好了起来,他乐呵呵地朝朱慈炯,朱慈炤说。
“老三,老五,父皇拿这么大笔银子支持你们俩,以后可得孝顺着点父皇……”
“皇兄放心,咱们兄弟都是孝子,肯定会好好孝顺父皇的!”
朱慈炤拍着胸脯保证,朱慈炯也表示认同。
“对对,我可孝顺了,回头等打下安南,就在安南,给父皇修一栋行宫,让父皇天寒的时候,住上几个月,好好地享享福……”
三个孝子在这边讨论着要孝顺崇祯上皇,而崇祯上皇,则悄悄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抹起了眼泪。
隆武四年,就这么地到来了!
在隆武四年开年之春。
大明朝的西进计划,与东进计划,同时进行着的时候。
正月初六这天。
在河南祥符县犯下了人命官司,如今正在逃着的杨白劳,孤身一人,到达了南京城,乘坐着一条渡船,到达了下关码头。
五年前,杨白劳就是在下关码头离开南京的。
当时,他随同数千名民夫一样,被用绳索串在下关码头,旁边尽是持刀背枪的士兵看守,在士兵的拾掇和呵斥声,他们一行人。
从下关码头,乘坐着渡船,离开南京,然后往北方去。
当时,杨白劳以为,自己这一走,大概这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是再也见不到长江,回不了南方,回不了老家。
而当他在河南成功安家,并且娶上了老婆,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后,他就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可如今,杨白劳却又回来了。
看着下关码头,杨白劳在回忆着当初离开时的场景。
相比于几年前,南京城似乎变的更繁华了,这年刚过,码头上的船只,就多的数不过来,而进了城,也多了许多之前没有的工坊,建筑,还有行人,在这几年时间里面,这座两百多年都没发生太大变化的城市,竟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而对于行走在城内的杨白劳而言,他却不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
吕城镇肯定是回不了。
他背了官司,海捕文书肯定会发回原籍。
毕竟,犯了事的人,逃回老家,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老家是回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