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门口。
但大部分的百姓都已经去找玉珠换了银子,一如玉珠,当初猜的那样,与其等待朝廷渺茫的希望,倒不如拿着实实在在的银子攥在手里!
至于剩下的百姓,久等不到上头通知的知府,被逼无奈不得已派出了衙役,居然将百姓强行赶走,而还赖着不走的百姓,则通通被知府以扰乱公堂为由,一人打了十大板。
这么一打,算是把这事彻底推向了高潮,也将剩下的百姓都推到了玉珠那边!
尤其是百姓们发现,董爷居然真的给大家兑了银子之后,一个个提起董爷那都是赞不绝口,相应的,百姓们对朝廷骂声一片,最终,御史们也都不能再装作看不见了。
一时间,这朝堂上热闹极了,御史们一个个都在声讨,要求朝廷给百姓们兑换银子,而户部的官员则说,御史们只动嘴皮子,根本不晓得他们的艰辛。
这朝堂上的唇枪舌战,直吵的康熙都头疼,最终无法,这笔银子康熙决定自己掏!
动用内务府的银子,再给户部打上借条,虽说名声上传出去不大好听,但相比于名声,眼下百姓们的信任至关重要。
大清入关才没多久,正是要立根基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失去了百姓们的信任,对大清绝无好处!
别忘了,如今,那所谓的预言书,还犹如剑一样,在所有人头上悬着,虽说,其真假有待考量,但是那预言书中。大清最终的下场可实在算不得好。
这时候,国家安定是格外重要的,如果因为银子而引起暴动,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
朝廷的政令送达各州的时候,玉珠手上的彩包已经收了个七七八八,总计花费也才不过两百多万两白银,但是康熙给百姓们兑换,可是一分钱都不能少!
玉珠不过用些小钱,雇了些流民,百姓,拿着彩包去和朝廷兑换,轻轻松松就拿到了五百多万两白银。
此事传到康熙耳朵里,康熙又险些气的吐血。
这什么时候,民间又蹦出来了个董爷?!
他倒是好大的胆子,敢私收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