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是整个九十年代最热的词汇,没有之一。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和出口沾上边,出去晃一圈儿再回来马上就能火,身价就能涨个几倍,商品是这样,公司也是这样。
不管哪里的哪个商场,也不管是什么款式的服装,只要出口转内销的牌牌儿一挂,马上就会被一抢而空,相当邪乎。
这个要感谢我们的出口制度,感谢出口商品检验中心,那真的是高标准严要求,吹毛求疵的极点。只要是出口的,肯定是最好的。
国内销售的就没人管了,想怎么糊弄都行。三等国民这事儿是一早就划了线的。
市场上也是差不多,只要印个英文字母的,就能卖的贵卖的好,你要是印上中国字儿那就开始百般挑剔,各种嫌贵。
所以这会儿的大部分服装厂服装公司都会起个洋名儿,挂上英文吊牌。箱包也一样。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影响到了张铁军回来那会儿。
你想个洋名儿卖的贵点,质量不好客户自己帮你解释,你老老实实用个国名,质量再好人家也不听你解释。就这么神奇。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也是在这个时代就形成的风气。全国都一样。想挣钱,你就得附和。老百姓裹挟着市场造就了这样的局面。
然后反过来他们又开始口诛笔伐大谈爱国和情怀……事实上,叫的最响的,肯定是一身国外名牌儿的,都不用特意找。
用苹果机大谈情操的只是寻常现象罢了,谁还不是个双标犯。
当然,张铁国叫赵卫红去香港发展业务,并不是让他走出口转内销的路子,虽然事实上确实能带来这么一个好处。
“那边现在比咱们发达,商业环境好,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大,市场潜力大,这会儿过去会是个挣钱的好时候。”
“那边能让咱们到处立大牌子?”
“为什么不能?商业社会才是最容易搞的,都是明码标价。再说户外牌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楼面和公交车这些才是大头。”
“我琢磨琢磨。”赵卫红点点头。
“你现在没事儿也应该安排时间出去走走看看了,做广告公司可不能闭门造车。”
“行,我琢磨琢磨安排一下,这话我听你的。”
“对了,你叫人去一趟申城,去复旦,他们那有一个照明实验所,和他们订一批节能灯回来,这个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节能灯?”
“就是荧光灯,叫法不一样。你要是有时间可以和他们合作搞个灯泡厂,这一块还是很有前景的。”
“不就是灯泡吗?日光灯那玩艺儿也不稀奇,就是贵点呗。嗡嗡的闹人光线还暗。能行?”
“不一样,日光灯是第一代,现在国外都在淘汰了,咱们是生产技术跟不上。这东西替代白炽泡是早晚的事儿。”
“你不都说生产技术不行了吗?我怎么干?拿手搓呀?”
“就是拿手搓,”张铁军点点头:“咱们比别的不行,人多呀,待业的到处都是,能用人解决的事情在咱们这都不是难事儿。”
九十年代初最早打进国际市场的成熟产品就是节能灯泡,广东佛山灯泡厂。他就是靠着低廉的人工成本打败了一众国际灯泡公司。
哪怕九十年代末各种自动设备出现,老外也没能扳回去。廉价的劳动力在三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国家的骄傲,到处显摆,然后拼命的让他更廉价。
至于这些被反复压榨的廉价的人,谁在意呢?一说就是国家养育了你。
“真行?”
“肯定行。”
“那你和我一起干。”
“……那就在公司下面直接弄个厂得了,要干都干,四个人都进来。你再弄个小机械厂,反正那边地方还有。”
“机械厂干什么?”
“生产工具呗,冠军哥有进出口牌照,我这边也能运作,工具可以出口。我琢磨琢磨搞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