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新令一出,在官场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让咱们站队啊!”
“谁说不是呢,这要是留下来,肯定得降职,可若是跟去,房子地皮都没了。”
“不能总想着失去什么,你们好好看,去了幽州,官邸不缺,地还有,重要的是,咱们跟朝廷捆绑到了一起,荣辱与共啊!”
“不对不对,一座北疆城市想发展到开封的规模,那得需要多少年?咱们能等到吗?”
“咱们等不到,后世子孙们可以,这也是值得的嘛!”
“听说那边金人经常袭扰,还有沙尘漫天的月份,浑浑不见天日……受不住受不住,还是留下来的好,最起码不需要再麻烦了。”
……
说什么的都有,但无外乎那点计较。
赵楷给他们想的也算周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古人都明白的道理,朝廷养人,是要用的。
废柴跟了去,反而是一大拖累。
第三日,赵楷再次发布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给北迁的官员一笔不菲的车马费和安家费。
当天做出决定者,可领百两银子。
延后一天的,只能领80两。
再往后一天,五十两,不能再多了。
如果三天后没有作出决定的,一律按照留在开封处理。
赵楷知道,重赏之下无勇夫,只要迁了都,还担心没人做官吗?
山东,河北,陕西,甘肃一带,能臣也不少,到时候再下一道政令,除开封外,其他地区的官员可以自荐,到幽州参加考核。
这样一来,幽州的官员将会是大宋境内最优秀的。
除此之外,赵楷还打算吸引外国人。
金国和西夏,吐蕃,不乏汉人,只要朝廷的政策宣传到位,他们心思一动,赵楷就能从人数上判断出这几国对大宋的态度。
吐蕃为了利益俯首称臣。
大理偏安一隅,也没什么好收编的。何况大理段氏毫无野心,只想经营好自己的地盘,使臣来了一拨又一波。
赵楷会见他们之后,提起迁都一事,他们还表现的依依不舍。
毕竟从心理上来说,距离远了太多。
赵楷以两国友好名义,希望两国边沿能多开榷场,甚至修路,打开西南往北的通路,使臣们当即称赞。
赵楷亲自宴请,赏了他们不少好东西,他们表示回国后,极力促成这一事。
其实这个倒也不急。
北宋最大的威胁在北,在西。
蒙古已然崛起,赵楷忧心不已。
南方富庶,从上到下都厌恶战争。
甚至为了和平,一到战时,他们会自发地收买粮草,送去北方。
这是南北方官员的经历所致,赵楷知道,这种稳定,是可以长久保持下去的。
船坞督造的新船有两种。
一是战船,防的就是金国。
另一种是商船,用于市舶司监官的海上贸易。
一通分析下来,大宋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赵飞双岳云新婚燕尔,赵楷让他们连请安都免了。
朱琏看到一脸幸福模样的赵飞双,不由地想起赵萱儿。
那个姑娘也是这般温婉和煦,可是家事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像赵太丞这样的人家,太医局和御药院的,哪个摘出来不比他强,但想到谌儿,她又不得不牵肠挂肚。
这日,赵楷终于拿到了第一批北迁的官员名单,竟高达百分之五十。
这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计了。
朱琏进来时,他正暗自发笑,“好!好啊!我大宋的官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弱嘛!”
“官家,何时这么高兴?”朱琏从宫娥手中接过食篮,“臣妾在小厨房熬了鸡汤,加了北地新来的野山参,官家尝尝?”
赵楷心情大好,“辛苦皇后了,来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