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这家里没吃食,喝水就熬过去了。可人千万不能伤着。”
那个说:“李嫂子说得对,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上山。你要是断了胳膊腿儿,谁管我们娘几个?”
眼看着准备进山的人呼啦啦少了好几个,赵老太太一下子跪在地上,“求求大家伙了,求求大家伙。这乡里乡亲的,帮一帮,帮一帮吧。”
二叔赶紧扶起来赵老太太,“老婶子,别急。大虎,你还不快去。”
赵大虎应了一声,几十个成年男子上了大路,沿着大路拐入小路,分成两批,一边一批人,消失在山脚下。
苏氏看着还在原地站着的几个男人,大声说:“我男人不会有事的,肯定是找到了吃食。谁帮着去找人的,我做主,一点儿不留,人人有份。”
赵老太太接着说:“就是找不到,日后我家有了吃食,也分。那些见死不救的,想都别想。”
逃荒前,赵老太太家吃喝不愁,大儿子能种田能打猎,村里有啥事都出面帮忙;二儿子是秀才,也是教书先生,给家里挣了不少银子。
家里两个儿媳妇都好,农忙的时候下田,农闲的时候做女红卖,也能挣不少钱。
听到这儿,几个男人跟媳妇说了两句,也进山了。
可是四狗,就是不去,扭头回家了。
赵老太太叹了口气,“算了,人各有命。我大水一定会活着回来的。回家吧。”
二叔跟着赵老太太和苏氏一块儿到家里,坐在大门口等着。
这么一闹腾,日头高了。柳氏烧了面疙瘩汤,家里也只有点儿棒子面了。
她端过来给老太太、苏氏和二叔一人一碗。
苏氏看了眼堂屋,赵善、赵莲儿和赵翔都在那儿喝汤,惦记着娇娇,喝了口面汤,“弟妹,锅里还有吗?给娇娇留着点儿。”
“嗯,留着呢,那碗面疙瘩最多的给她留着呢。”
苏氏看了看日头,“我去看看,叫醒她吃点东西。”
赵老太太满面愁容,二叔喝了面汤,“放宽心,大水人好。这人在做,老天爷都看着呢。放心吧,肯定没事。”
赵老太太抹了把泪,还没等她说啥,苏氏跑过来,“娘,娇娇不在家!”
如同晴天霹雳。
赵老太太手里的面汤碗“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半碗汤撒得到处都是,“快,问问他们几个。”
苏氏又跑回屋里,“善儿,我问你,你见着你妹妹了吗?”
“没啊。我是第一个起来的。娇娇小懒猪,睡到现在还不起床。”
赵老太太跟进来,“莲儿,翔儿,你们见着娇娇了吗?”
两个人都摇头,“没。她一直没出来。”
老太太只觉得天旋地转,捂着脑门靠在门框上,“老天爷啊,老天爷,你睁眼看看,我家这是遭了难啊。呜呜-呜呜。”
二叔也不知道他们在找谁,看不过老太太这么难受,“还不去村子里找一找。”
柳氏急了,“你们几个,赶紧把这汤喝了,去村子里找一找。别跑远了。”
她扶着苏氏坐下,又扶着赵老太太坐下,“娘,我去村子里问问,看看有谁见了娇娇没。您放心,她人小,跑不了多远。我肯定给您带回来。”
苏氏脸色蜡黄,捂着肚子,强撑着站起来,“我跟你去。”
柳氏搀扶着苏氏出了门。
这村口里还有几个妇人没走,见苏氏过来了,“大妹子,你这是……”
苏氏张了张嘴,可是一个字儿也说不出来,就像是快渴死的鱼儿一样。
柳氏让苏氏坐下,“我大哥逃荒的时候,在路上捡了的女娃娃,三岁多一点儿,我大哥认作女儿。谁知道,今儿不见了。”
“各位嫂子、妹妹,我这个捡来的小侄女长得白白嫩嫩的,大眼睛,白皮肤,可爱死了。你们要是见了,就给我们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