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管家的话,朱祁钰摇摇头说:“真的是浪费啊,这棉花可以用来织布,他们不知道吗?”
“不知道啊。”
棉花可以织布的技术从汉朝时就有了,那时候棉花织的布叫白叠布。
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这种技术就一直只在小范围内流传。
现在江南一代有这种技术,而西北这边却听都没听说过。
朱祁钰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给我传一个消息出去,就说我这里收棉花,一斤十文钱,有多少收多少,没有上限!”
“啊?这不比粮价还高了吗?”
“就是要比粮价还高,然后让百姓们去种棉花。”
“可是粮田要是种了棉花,那百姓们吃什么啊?”
“卖了棉花去买粮食啊。”
“可是要是粮商不卖怎么办?”
朱祁钰笑道:“这不是好事嘛,那样我们可以做粮食生意啊。从南方运粮过来卖,这可是一个好买卖啊!”
现在全国的粮价不高,主要是因为安南和南洋的海量粮食运进来。
现在这两个地方产的粮食很多,本地根本就没办法消化,于是就向着大明倾销。
好在这两块地方也是大明掌握的,不是敌国,不然朱祁钰早就出手控制了。
只是这样一来,就让大明的粮商赚不到什么钱了。
他们以前最擅长的就是利用灾荒来抬高粮价,百姓买不起就只能卖地。
他们再趁机低价收地,这土地兼并就是这么来的。
可是现在这一招行不通了,哪怕一个地方出现了灾荒,可是也有低价的粮食可以买得到。
粮商越来越赚不到钱,现在大明种粮食已经不赚钱了。
不少农民都想着改种别的,比如江南就在搞改稻为桑,他们要种桑树去养蚕,然后再弄丝绸。
丝绸可比粮食贵多了,百姓们都不傻,都在慢慢的改变。
只有西北这边收到消息比较慢,所以大多数农民还在种粮食。
可是这边的地又不适合种高产粮食,还是更适合种棉花。
可是他们又不改,所以只能一直受穷。
朱祁钰过来,就是想要改变这个情况。
他要用高价棉花来吸引农民,让他们自己去改种棉花。
帐房不知道这些,他心里在抱怨朱寿是个败家子。
不过他转念一想,朱寿又不姓张,这张家的钱也不是他赚来的,所以他败起来不心疼,这也正常。
帐房心里已经在琢磨了,等到朱寿把钱败光,他就要跑路再找一个东家了。
虽然帐房心里想着跑路,可是管家还是把这事传了出去。
听说张府这里高价收棉花,不少人都拿着棉花过来了。
因为棉花的保暖效果不错,所以每家都会种上一两亩地,冬天用棉花做棉被,保暖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只是这穷人也不用年年换新的棉被,时间一长,每一家都会存着不少的棉花。
这里不是江南,也没人会用棉花织布。
所以大家都把棉花扔在了家里,现在听说有人要收,他们马上拿着棉花过来了。
只是三天时间,朱祁钰就收了有上万斤了。
他也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有这么多棉花。
管家是急坏了,他说:“寿哥,我们买这么多棉花干什么啊?这些又不能吃,放在这里又占地方,我们再有钱也不能这么败啊!”
“你也以为我这是在败家?”
管家没有说,可是现在镇上是传遍了,都说朱寿不是张家人,不心疼张家的钱。
朱祁钰笑了一下说:“你还真是小瞧我了,走,我带你去看一样好东西。”
朱祁钰带着管家来到了一个厂房里,这是新建的厂房,里面是什么,管家还不知道。
“这是棉纺机,可以把棉花纺成线,然后用线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