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潘洪的调查,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冤案。
杨安就是正常死亡的,而岳氏也的确找过沈荣,不过只是让他做法。
而家里有人病了,请人做法驱邪,这事在这个年代是很常见的事,不足以用来说明是要害杨安。
所以最后潘洪做出的结论就是杨安是病死的,锦衣卫的同僚是在诬陷。
这个结论交给了皇帝朱祁镇,朱祁镇看过之后,就下旨放了四个被冤枉的人。
不过这事还没完,朱祁镇觉得这个案子这么简单明了,可是为什么却拖了几个月,几个衙门推来推去,一直结不了案。
这肯定是下面人办事不用心,于是他就下旨,罚刑部三个月的俸禄。
可是刑部的人不乐意了,他们说都察院也复查了,同样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来,所以要罚也要罚都察院。
都察院的人也说了,这事首告是锦衣卫的人,要罚锦衣卫也要罚。
几个部门吵来吵去,朱祁镇也被吵烦了。
而且朱祁镇也觉得一下罚三个部门,有些打击面太广了,于是就收回了处罚决定,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本来这个案子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被冤枉的人被放出来了,几个衙门也没有被处罚,大家都高兴。
可是有一个人不高兴了,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马顺觉得自己很无辜,明明自己什么事也没做,就差点被罚俸禄。
正好就在不久前,锦衣卫发生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案子。
同样是一个锦衣卫的指挥,留下了一妻一妾。
他病死之后,当时的大太监王振的干儿子王山看上了指挥的小妾,想要娶回家。
可是指挥的正妻不愿意了,她说小妾要为丈夫服丧,最起码要守孝三年,然后才能出嫁。
王山根本就等不了这么久,于是他让小妾出面,诬告是正妻害死了指挥。
这个案子同样是被送到了大理寺,同样被薛瑄给顶了回来。
马顺越想越气,决定新帐旧帐一起算。
他找到了觊觎岳氏的锦衣卫同僚,然后把他绑在树上拿着鞭子狠抽。
同僚知道要是自己坦白说是诬告,自己肯定会被活活打死。
于是他一口咬定,就是潘洪查错了,所奏不实。
马顺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打击薛瑄的机会。
于是他找到了王振,请王振在皇帝朱祁镇面前说潘洪的坏话。
最后潘洪被贬去大同。
接着马顺又把岳氏四人抓到了午门之外,然后严刑拷打,一边打一边审,逼他们承认自己犯下的罪。
岳氏他们只是普通人,根本就受不住这样的刑罚,只能是认罪了。
拿到了口供,马顺马上就找到了王振。
王振一看,马上派人抓了大理寺所有的人,包括薛瑄在内,把他们全部下狱,让都察院御使王文去查。
只是要判大理寺的官员包庇岳氏四人,是需要证据的。
他们找来找去,找不到贪腐的证据,最后终于是找到了突破口。
因为术士沈荣是苏州人,而大理寺好几个官员都是苏州人,所以王文一口咬定,他们是同乡,为了同乡,不惜包庇岳氏他们。
王文把所有的证据上交给了皇帝,朱祁镇一看,顿时大怒,于是让马顺接手这个案子,让他去查,看看有没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里面来。
锦衣卫干这样的事是专业的,于是在他们的严刑拷打之下,大理寺的官员全招了,然后牵连了更多的人。
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岳氏和她女婿被凌迟,邻居郝氏和术士沈荣被绞死。
至于薛瑄,因为被同僚所营救,被革职为民,打发回了老家。
这个案子是真实发生的,记录在史书之上。
后来到土木堡之后,景泰登基,薛瑄被重新启用,先是当了南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