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太监的话,孙太后满是不相信。
一直以来,从朱棣开始,到明宣宗,对宗室都是防范得厉害。
他们都是把宗室当成猪在养,除了王府,哪里也不许他们去。
就这样,王爷们除了生儿子,别的什么事也不能干。
可是现在的皇帝却不走寻常路,居然让这些王爷自由自在的生活。
周王和晋王一起走,赵王和郑王勾肩搭背。
这样的景观,在大明前一百年是不可能出现的。
孙太后脸色十分的难看,她低声说:“这皇帝就是不懂帝王之术,他这么办,是取祸之道!”
朱祁镇摇摇头说:“娘,你这话说错了,这不是取祸之道,是仁道。我本来以为我回来会是被圈禁,没想到还能自由活动,我心里就松了一口气。”
孙太后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这个傻子,你就这么甘心?皇位本来就是你的,现在被他给抢了,你不想着抢回来?”
“娘,算了吧。论文治武功,我真的不是他的对手啊。”
这时候孙太后也想起了自己儿子的伟大功绩,毕竟两次全军覆没,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她低声问道:“儿子,你老实和我说,这第二次出征,是不是皇帝害你的?”
朱祁镇叹了一口气说:“娘,这段时间你真的什么也不知道,算了吧,等我们回家了,我们慢慢再说。”
两人坐着马车去了蒙王府,路边的周王和晋王看到了他们的马车。
周王说:“这种规制的马车,只有王爷才能坐。只是马车上没有挂灯笼,这是谁的马车啊?”
明代的规矩,哪怕是白天,出行时也会挂上一个灯笼,上面有一个字。
官员是用自己的姓氏,看级别再看姓,基本也就能猜到这是谁的马车或者轿子了。
而王爷们,用的是自己藩号,周王挂的就是周字,晋王挂的是晋字,绝对不会错。
所以看到一辆车是王爷级别的,同时没有挂灯笼,这让周王觉得有些奇怪。
这时他的下人过去问了一下,然后回来说:“回王爷,是蒙王的座驾!”
“蒙王?我大明什么时候有了这么一位王爷了?”
晋王扯了一下周王说:“王叔,你糊涂了啊?这是那位!”
“哪位?”
“正统!”
周王瞪大了眼睛,他吃惊地说:“先帝?呸,正统皇帝?他不是被贬去倭国了嘛,怎么又回来了?”
这时下人说:“王爷,听宫里的太监说,是因为他在倭国又吃了一场败仗,十万人又被打得全军覆没。最后还是皇上派人去收拾的残局,救了蒙王一命。
最后皇上一气之下,让他回京呆着了,封原太子朱见深为倭王,继续镇守倭国!”
周王和晋王一阵无语,这败家子可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败家子了。
全军覆没这样的事,一般人一辈子最多也就遇上一次,这位爷到好,居然又来第二次,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晋王想了一下,问道:“王叔,蒙王回来,按理我们要上门关心一下的,要不要多叫一些人啊?”
周王叹了一口气说:“他回来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不用叫太多人了,就我们俩就可以了。”
周王是宗正,有新成员过来,他肯定是要过去慰问一下的。
两人先回了王府,准备了一些礼物,然后就一起过来了。
这时候朱祁镇正在参观着自己的王府,还别说,所有的王府都是朱祁钰亲自设计的,能让所有王爷都满意的设计,那就不可能不好。
所以哪怕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朱祁镇也认为这里很不错。
孙太后则是不屑地说:“这里这么奢华,也不知道花了多少民脂民膏。”
“娘,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了,你喜欢哪个院子,就挑哪个。”
孙太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