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明仔仔细细地将徐忠递过来的宣纸上地内容阅读了一遍。
片刻之后,只见他露出一脸震撼的表情,深深地注视了徐忠一眼,道:“徐大人,有了这套科考体系,我大黎无论世族寒门均有了公平入仕的机会,此乃我大黎无数黎民百姓之幸,是开了泽被万代的先河壮举,请允许汪某代表我大黎子民向大人你一拜!”
说完,汪精明庄严肃穆地向徐忠一揖到底,以示自己对他最崇高的敬意。
徐忠赶紧冲这位大理寺卿摆摆手,道:“汪大人言重了,下官不过是不忍心见我大黎寒门与世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太过严重,所以才提了个较为公平的人才擢拔方案。”
随即,他叹了口气道:“而且眼下我大黎所施行的九品中正制弊端太过明显,无法真正为朝廷遴选到顶尖的人才,遭到淘汰乃是历史的必然。所以科考制度即便下官不提,将来也必然有人会提的。”
汪精明点点头道:“其实在徐大人提出质疑之前,我们不少朝臣也察觉到了如今我大黎在选拔官员中存在着许多的不妥之处,有不少真正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家族势力稍弱,被定的品级不够,便无奈下放到偏远的地方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胥吏,平白误了光阴。”
“而部分德薄才疏之辈,却由于家族势力庞大而被评定为上品,并在朝中担任要职,比如赵宽、罗进、周斌琨之流,他们身居高位,却只懂拍马逢迎、阿谀奉承,尸位素餐,毫无作为,行迹实与那蠹虫无异。”
“但大家因为思维固化,只觉得那是部分害群之马,并不耽误大局,却完全没有意识到是制度本身出了问题。以至如今我大黎朝堂结党营私现象严重,贪污腐败之风盛行,肯埋头干实事的能臣干吏则少之又少!”
徐忠道:“所以改革吏治是眼下迫在眉睫之事。”
汪精明深以为然道:“徐大人说的极是。此外,本官还有一点想跟徐大人请教,那就是大人觉得假如推行这种科考制度,那么在童试、乡试、会试三项科考中,考察哪些内容比较合适呢?”
闻言,徐忠略作沉吟道:“童生方面,可以多办学堂,鼓励孩童尽早入学,然后开设一些启蒙的教材,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类,方便学子识字和启智,童试就简单考一些经文、诗词、史论等等。乡试则添加礼乐射艺书数六项,进行全方面考察。”
“至于会试和殿试嘛……”
徐忠顿了一下,方道:“前者可以由朝廷组织团队专门出题监考,并选定统一的考场让全国各州郡的考生齐聚一堂,然后将所有考生的试卷统一封卷批改,再挑选合理的时间进行放榜。后者则由陛下亲自出题,对会试前数百名考生进行最后的选拔,从中分出品级。”
汪精明听得眼前一亮道:“听徐大人这么一说,本官大概有个思路了,此番回府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但随后又眉头微皱道:“不过大人口中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又是何物,怎地本官从未听说过?”
徐忠耸耸肩道:“敢问汪大人,黑火药、燧发枪和红衣大炮,这三样火器,大人之前可有耳闻?”
“呃……”
汪精明尴尬一笑道:“不曾耳闻。”
“那就是了!”
徐忠随口编了个蹩脚的理由道:“这些都是下官无意间睡梦中得到的一位神秘人的传授。所以大人现在的重点不是纠结这些东西的出处,而是如何将陛下交代下来的任务做到圆满,让陛下心安。”
汪精明顿时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道:“徐大人说的是,是本官着相了。那徐大人,今次就先到这里,本官这就回去布置对周安的刺杀事宜。”
徐忠冲他微微颔首,作了个告别的手势道:“汪大人请便。”
将汪精明送出议事堂,徐忠立即招来了凌小蝶。
他沉声道:“周斌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