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伴随着一道沉闷的钟声,朱红色的宫门被由内而外缓缓推开,从中走出了一名身着红袍的宦官,身后还有不少随从。
见状,宫门外天不亮便等候在此的朝臣们忙是下意识的止住了攀谈,主动迎了上去。
"奴婢王承恩见过诸位大人,诸位大人久等了.."
兴许是昨日陕北捷报入宫的原因所致,司礼监秉笔的脸上满是笑意,其声音更是透露着一股轻松和惬意。
"公公言重了,我等职责所在.."
闻声,一向不苟言笑的内阁首辅李国普也是自嘴角挤出了一抹笑容,脸上的褶皱也是挤到了一起。
虽说他内心颇为瞧不上这些行事阴狠的宦官,但也不得不承认,面前这名喜气洋洋的司礼监秉笔相比较昔年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而言,却是两个极端。
打当今天子继位以来,每逢他们这些朝臣奉命入宫陛见,身为司礼监秉笔的王承恩必定亲自出迎,事后也会亲自相送,平日相处的时候,更是毫无"架子"可言,没有半点"内相"的影子。
彼此攀谈了几句过后,几名红袍重臣方才在司礼监秉笔的带领下,越过厚重的宫门,径自朝着位于内廷的乾清宫而去。
因为天色已然大亮,沿途上倒是遇上了不少宫娥内侍,主动退到道路两侧,朝着衮衮诸公们低声见礼。
如若往常时候,奉旨面圣的朝臣们自不会有太多反应,但今日的几名朝臣却是破天荒的点了点头,作为回应,引得不少宫娥内侍为之受宠若惊。
越过巍峨的乾清宫门过后,不过盏茶功夫,作为大明天子寝宫的乾清宫便是映入众人眼帘。
朝着身后的重臣们告罪一声,司礼监秉笔便是领着身后的随从们一路小跑,登上了身前的白玉阶梯,朝着紧闭的宫门而去。
不多时的功夫,原本只留了一道缝隙的宫门便是被数名小太监由内而外的缓缓推开,一道尖锐的声音也是骤然响起:‘‘陛下有旨,宣众臣觐见。’’
…
…
‘‘臣等见过陛下…’’
暖阁之中,整齐划一的山呼声将斜靠在座椅上,神游海外的朱由检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平身…’’
定了定心神,一身常服的朱由检挥了挥手,示意身前的一众心腹重臣起身。
时隔数月,再一次听闻有关陕西的战报,而且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纵然已是前后挫败女真大汗皇太极及肆虐西南大地多年的奢安叛军,但朱由检仍是不免感到一阵轻松。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整个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陕西民乱"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便被解决,无疑令朱由检对"振兴"大明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对许陕西战果,内阁可有异议?"
简单寒暄了片刻,案牍之后的朱由检便是直抒胸臆,简单直接的问道。
昨日晌午通政司将陕西军报呈递进宫之后,他便第一时间授意内阁会合督查院及兵部,共同查验由陕西巡抚洪承畴亲自撰写的战报。
陕西战事虽是顺利结束,但一应的善后事宜却还需要仔细磋商。
唯有内阁确定战报准备无误,朝廷才可进行后续的封赏以及抚恤等一系列事宜。
在过去的百余年间里,大明朝可是没少发生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换来一场惨胜,而后方的文官们却是百般阻挠,态度冷淡的案例。
"回禀陛下,内阁并无异议。"
简单与身旁的两位阁臣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内阁首辅李国普便是主动起身拱手说道,但眉眼之间却是充斥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忧色。
自古以来,军功便是能够提升天子威望的重要方式,例如一手缔造玄武门之变的"天策上将"李世民亦或者留下斧声烛影这一历史谜团的"高粱车神"赵光义。
这些人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