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便是正旦了,纵然是最为兢兢业业的朝臣也是无心做事,皆在悠悠盼着一年中,为数不多的休沐。
约莫从十天前开始,京城中便不时有爆竹声响,人人的脸上皆是涌现着笑容。
得益于"宁锦大捷",京城中的百姓终于过了一个踏实的年节,不用像历年那般提心吊胆,唉声叹气。
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来年,已然腐朽不堪的大明能够在新天子的带领下,重新焕发些许活力,多打几个胜仗,早日收复辽东故土。
...
与外间的寻常百姓一般,紫禁城中也是张灯结彩,已然被朱由检上尊号为"懿安皇后"的张嫣更是罕见的从宫殿中走出,亲自与中宫皇后周氏一同犒慰宫娥内侍,已然逐渐从"丧夫"的阴霾中走出。
乾清宫暖阁内,身着一身常服的大明天子朱由检不紧不慢的翻阅着案牍上的奏本,眉眼之间隐隐有些不耐。
与往常不同,这些天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本,多是京中乃至全国各地官员敬上的贺表,虽是文采斐然,但却味同嚼蜡,没有什么意义。
此时伺候在朱由检身旁的,除了终日不离半步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还有两位身穿红袍的官员。
分别是近些天"低调"不少的东厂提督魏忠贤以及"宝刀未老"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不知怎的,二人脸上的神色皆是有些疲惫,尤其是锦衣卫指挥使,眼眸深处更是夹杂着一抹不加掩饰的担忧。
不多时,案牍后的天子将手中的奏本随意一放,斜靠在身后的鎏金龙椅上,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
又是些陈词滥调,这些分封在各地的宗室藩王们态度倒是"虔诚",纷纷上书贺表,但却没有些"实际动作"。
唯有河南开封的周王,着人进京,送上了一份不大不小的贺礼。
似是想起了什么,朱由检微微抬头,朝着身旁的两位心腹问道:"差事办得如何了?"
虽然已是除夕,朝野文武大多无人做事,但锦衣卫和东厂乃是"天子鹰犬",自是不会一视同仁。
听得此话,本就心神不定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更是心里发苦,有些苦涩的说道:"陛下放心,臣已授意各地锦衣卫,北镇抚司的缇骑也已经上路.."
见到天子面露满意之色,一旁的魏忠贤也是不甘寂寞,同样不假思索的说道:"皇爷,东厂的番子们也已经准备就绪,等候皇爷差遣。"
他深知自己能够在天子的"清算"中留有一命的原因所在,故而对于朱由检的命令,从不敢有半点迟疑。
这些天,为了天子交代下来的差事,他更是日日夜夜待在东厂之中,整饬人马。
他知晓天子的意思,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们即便不像大同的代王那般"私通建奴",但也有各种各样的不法事。
寻常时候,民不举官不究,只要不惹得天怒人怨,朝廷也是懒得理会,但眼下却是不同,天子已然将主意打到了那些富可敌国的"亲戚"身上。
为此他们这些天子鹰犬便要提前做足准备,一方面是为了寻找证据,方便日后"动手";另一方面便是得提前派人盯着王府中的金银财货,毕竟日后那都是天子的"进账"。
宦官在历朝历代都能够为天子倚重自是有其道理,不待案牍后的天子出声,一袭红袍的东厂提督便是忙不迭的补充了一句:"洛阳那边,奴婢亲自交代过了,出不了差错。"
轰!
此话一出,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便觉得脑海轰的一声,呼吸也是为之急促了起来。
虽然知晓天子有意"整饬"宗室,但他也没有料到,天子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直接盯上了洛阳的那位。
洛阳,那可是福王朱常洵的封地。
朱常洵,乃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皇子,曾一度问鼎皇位,又因百官阻挠而失败,于万历二十九年被封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