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朕为难啊(2 / 3)

陆氏与继子并无私情。

自从丈夫死去后,陆氏兢兢业业,用嫁妆撑起家用,送继子读书习武,实乃天下继母典范。倘若继母对继子好就是有私情,难道诸位心里认为,继母理应对继子刻薄恶毒不成?”

众大臣立马称绝无此种想法,而后说:“但是陆氏这个流言已经满城,大大的丢了宗室的脸面,也确实是陆氏抛头露面导致的,还是处死比较好。”

“而且,此事也涉及到皇上您,您不处死,会对您名声有碍啊。”

“陆微是好女子,怎能因为别人的流言而处死呢。难道诸位觉得,你们之中哪天有大人出现不好的流言,也该被朕处死?”康熙不急不缓道,声音威严平静。

众大臣一听,纷纷哑火。

众大臣见康熙力保陆微,回去后上奏折挑明了说!

众位头铁的大臣的奏折大致的内容是,皇上您不处死陆氏,难道真去流言所说,您对陆氏有想法,想纳进宫,万万不可啊。

您不是推崇汉文化吗,您纳陆氏进宫在汉人看来就是乱.伦啊,这有悖您的思想啊!有的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做例子,有的不怕死还提到先帝和董鄂妃。

众大臣想逼一逼皇上,皇上志在天下,肯定不想担这昏君名头。

陆五哥打听到众大臣上奏的内容,不有怒上心头:“这些大臣也真是的,劝人也不会劝!这不是架着皇上,逼皇上做决定,还是对妹妹你不利的决定!”

陆微表面跟着五哥骂了几句大臣,心里却在暗暗祈祷这些朝臣给力些,把康熙骂个狗血淋头。让康熙迫于压力,赐死她,别让她进宫了!

康熙依旧不理这些大臣,众大臣有人以死劝谏了。

康熙微不可查地勾了勾嘴角。

有些大臣是真的因为先帝与董鄂妃之事,担心发生先朝那样的事,现在正值平三藩,如果又出现幼帝登基,现在的局面可不适合。他们真心为国家,朝廷。

这些个臣子,康熙早就吩咐几位他暗中安排的官员拉住了,撞柱时,只磕破了一点皮。

至于那些为家族利益搏一搏的,不管是自己亲自上,还是派出来撞柱的人,康熙一概没管。

康熙无动于衷的看着头破血流的官员,一脸冷漠,敢逼迫朕,总得付出代价!

康熙一连看了几天以死劝谏的好戏,出了一些气,才打算理这些个大臣。

太皇太后听了伤了,撞死几位大臣,不由按捺不住,请了康熙去慈宁宫。

康熙如往常一样行礼。

太皇太后见他面色宁静,看不出什么,便道:“听说最近朝堂为了陆氏一事难得不可开交?”

康熙没否认,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斟酌道:“我问你,众大臣说的你想纳陆氏进宫可是真的?要是真的,作为皇帝,你可要为了朝局着想,现在真这么多大臣以死劝谏,你也得听听不是。可别像你阿玛那样,到最后忏悔没有以礼止情啊。”

太皇太后上次听佟贵妃说陆氏勾引皇帝,皇帝似乎想纳人进宫,她是有些不信的,她看陆氏那人皮囊长的实在好,但完全没有美人的心高气傲,心气高,看起来是会踏踏实实过日子,挺正派的人。

孙子也不像儿子,他自小便操心国家大事,这些年后宫没有特别突出的花,一派花团锦簇,怎么对后宫他心里是有数的,不会如他阿玛一样。

但想到儿子的悲剧,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还是下令让宗室处死陆氏。

康熙拉着太皇太后的手,一幅要说心里话的模样:“皇玛嬷,孙儿怎会忘记皇阿玛的话,朕这段时间之所以不处理大臣对陆氏一事的折子,那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

太皇太后见康熙神情凝重,不由直了直腰,语气急切了几分:“怎么回事?”

康熙神态依旧凝重:“现在还在查,目前还不好说。皇玛嬷放心,事情远远不是大臣所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