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八旗的事情马佳芸兰也知道,可太知道了,这件事还是她提醒的。
八旗在这个年代是骁勇善战的标签,到了后世,则给人贪生怕死、纨绔子弟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还是与体制和人的本性有关。
首先,几乎每个人都有惰性,贪图享乐是人性弱点之一。
八旗中不止包括皇宫贵族,还有更多的普通兵丁,他们才是八旗的基石。
皇权统治者也非常明白,八旗是清朝皇权的支柱根基,他们为了维护八旗的兵力,从顺治开始,便颁布许多政策。
为他们提供不少福利,比如,豁免税赋与劳役,每个月还有‘月俸’;也为他们框出非常多的限制,诸如不提倡经商等其他生计,专注于骑马射箭,保持兵力。
以上的政策在战乱时期或许能够凝聚兵心,转到在和平时期,却成了八旗贪图享乐的一部分,游手好闲、斗蛐逗鸟、好逸恶劳,逐渐成为他们的标签。
他们活成了大清的“寄生虫”,还是尾大不掉、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的那一种,毕竟大清的建立便依靠八旗。
待三藩平定后,八旗的兵力与精神状态已经有明显下滑;等大清战胜噶尔丹后,疆土基本上衡定,有小危险,但暂时翻不出什么惊涛波浪。
在马佳芸兰提醒过后,胤祉便一直有注意这个,只是之前漠北未平,暂时不能把这个摆在明面上。
现在噶尔丹的势力已经瓦解,蒙古一步步被塔娜收入囊中,大清陷入平稳时期,胤祉便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
不过凡事需要证据,直接上去说已逝皇玛法与汗阿玛的政策行不通、八旗会变成废物,这当然不行。
胤祉选择以数据说话,先开始收集证据。
他先借着噶尔丹的论功行赏,介入了兵部的辅助整理工作,又借着过去科普表格与出征噶尔丹在兵部累积的人脉,收集整理八旗二十多万士兵的个人信息表、汇总表。
这确实是一个海量的数据库。
好在胤祉不是一个人。
他
如今是亲王爵位,府上的附属官、侍卫等加起来有数十人,何况还有他从天南地北召集来的门臣。
只能让大家伙繁忙一些。
这样的大动作当然瞒不过在兵部很有话语权的大阿哥与大阿哥党,也瞒不过一直盯着胤祉的太子党。
很多人不理解。
不是说他们认为这样做完全没用,而是没有什么大用,战时士兵消耗更替速度很快,优秀的士兵迟早脱颖而出,和平时期,更不需要记录,连将领都不是人人认得,普通士兵可能一辈子遇不见一场战斗。
但胤祉还是坚持做下去,还未统计完,已经在八旗里找到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管理方面。
清朝的八旗士兵不止在京城,还有边境、州县城市、海关港口、官府驻地、武库校场、驿站士兵等等。
这样的规则并没有错,清军属于满人入关,少数民族政权,驻守士兵有利于对于各地政权的管控,促进满蒙汉相融等。
但问题在于大政策方面下了,细节管控却有严重问题。
因兵力过于游散,中央集权不够,满人地位过高,除了边防要塞外,各地的旗人堕落的比京城还快,出现不少死而复生、冒领军功、扰乱百姓、街头恶霸等乱七八糟的现象,并且这些现象并不少见。
当胤祉把问题一一摆出来时,康熙暴怒。
还是那句话,八旗是清朝政权的支柱,政权即是他的底线,一旦触碰底线,他便化作吃人的猛虎。
皇子阿哥们也很生气。
不管内部如何竞争,他们至少目前都站在对大清有利的方向看问题。
大阿哥与纳兰明珠在直郡王府上聊到此事。
听明珠说出“彦亲王此举虽然高议,但也会得罪不少人,我们可以趁机收拢更多兵力”时,大阿哥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