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拾箸记> 番外三 萧问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三 萧问筠(1 / 5)

元嘉二十八年春,萧问筠随夫返回了京城。

她十五年前离京远嫁西北,直至今日才回到自小长大的地方。第二天一早便和她的丈夫魏涯一同携礼,头一个去拜见了自己的外祖母年老夫人。

说是外祖母,其实萧问筠自知,自己是远远配不上年家外孙女这个身份的。

年家虽非权贵出身,但却是书香世家,以诗礼传世。早已致仕在家赋闲的外祖父年老大人曾做过宣平帝的太傅,后到江南为任。景和、元嘉两朝又携家眷返回京中,成为朝中重臣。

大舅舅和二舅舅一文一武,一个时任礼部尚书,另一个手握重兵,竟是不逊于外祖父。

这样的家世,着实令人称羡。只可惜——

她的母亲并非年老夫人亲出,乃是年家一远支亲戚投奔到了年府上,后因她的亲外祖母病死后,母亲才得以在年老夫人膝下做了养女。

年老夫人其实自己有一个亲生女儿,在外流落多年,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回来,这便是萧问筠的姨母。后来姨母嫁给了前任首辅沈大人,成就了一桩至今都人人称羡的好姻缘。

可无论是外祖母年老夫人,还是姨母沈夫人,都对母亲颇为不喜。她们说母亲当年还在闺中就做了错事,之后一错再错,让人心寒,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境地,怨不得别人。

不过确实,从很小的时候,萧问筠有记忆以来,母亲就在京郊的一间佛堂长伴青灯古佛。正常的情况下,又有谁会待在这等了无生机的地方呢。

母亲在或许是因为一个人对着空寂的长夜太久,以至于她的精神状况并不是很好,时常对年幼的萧问筠碎碎地念叨一些陈年旧事。

她因为脑子不清楚,话说得颠三倒四。萧问筠那时又年幼,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只是从母亲掐着她胳膊时所用的力气和一字一字怨毒的语气中能猜出,多半是些泄愤之辞。

她很害怕,但是什么都不能说,也没法告诉别人。

哪怕她的父亲还是卫国公府的世子。

萧问筠生下来不到三岁时,母亲闹和离,当时外祖母家不肯收留她,让她在京中自寻住处。后来母亲几次想要攀附权贵改嫁都不成,最后竟被一个商人骗去了妆奁,以至于身无分文,流落街头。外祖母虽说不管她,可看她这样还是没办法出手相助。可母亲还是不知悔改,之后又出过几回事,被一气之下的外祖母送去了京郊佛堂和她为伴,想着看着自己的孩子,总该能让母亲生出几分慈母心肠来。

然而外祖母想错了。

母亲那样的人向来眼里只有自己,旁人但凡对她有一丁点不上心,便是对她不住。

不过她的到来还是让萧问筠的日子好过了些。

而年幼的她原本被留在卫国公府,后因为据说八字和祖母相克,被抱到京郊佛堂养着,为亲祖母祈福。佛堂的尼姑们知道她是国公府里不受宠的姑娘,对她也不在意,从她记事起便要帮她们打洗脚水做这做那。

于身份上,她是当年卫国公府的嫡长女,日子却过得连寻常勋贵人家的一个庶女都不如。

母亲因是年家人送来的,有人嘱咐了吃穿用度的事,再加上她性情偏激凶戾,尼姑们寻常不敢惹她,连带着萧问筠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真心崇拜母亲的,哪怕母亲恨起来会把她的胳膊掐得青青紫紫的,但是如果母亲不这样凶的话,又怎么能镇得住那群尼姑们呢。

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有一次二舅母到京郊佛寺去,突然想起她们母女,亲自去看了一眼。见到萧问筠胳膊上的伤

,就把她带回了年家。

从那之后,萧问筠才真正过上了人过的日子。

年府很大,假山池水,亭台楼榭,美得如同画中仙境。

她自己还有了一个小小的院子,傍着年府的园子。院子里还有无数丫鬟仆妇伺候她的饮食起居、盥洗钗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