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所谋之略当也是为列国交好,可此次晋国来秦谋求交好,却是别有用心。
儿臣以为,父王不可与晋国真的交好,而是需提防着晋国。
此事鬼谷先生早有预料,他知道晋国会与郑卫联盟,而陈兵晋宋与晋楚边境,其实目的还是在于宋国。
若我秦国与晋交好,那么楚国势必会被我秦国牵制,这样宋国与郑卫三国就会十分危险。
若再让晋国取得宋郑卫三国,秦国将来也免不了被晋国吞并之危。
此次来秦的使臣,名为助秦与晋交好,实则是想助晋强大,最终消灭列国以实现一统。
孩儿自小受父王与母后教导,知礼守信,对于此事,也是十分为难。
而今日正好鬼谷先生派了属下找了孩儿,他着孩儿依原定计划,于上雍城楚军有变之时,调秦楚边境十万大军入驻秦晋边境,摆出进攻之势。
如此一来,只要宋楚大军同时阵兵于边境,晋国此次与郑卫联盟就会无功而返,回归列国平和之态。”
赢盘还是把王禅所要求的,与自己所想的说与秦王与王后。
“盘儿所说到并不错,可盘儿有没有想过,如此一来,万一晋国不以宋为敌,也不攻楚,反而来攻我秦国又当如何?”
秦王也有顾虑,可赢盘一听,却十分自信。
“父王不必忧虑,此事当在楚国有大军调动之后才为,鬼谷先生之谋总是谋事在前,就如同去年孩儿未听父王教诲,集十万秦军于秦楚边境,而楚国却也先孩儿一步,在上雍城阵兵六万,如此一来,孩儿与十万对守城的六万楚兵实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此时晋国已在调集大军向晋宋与楚边境收笼,楚国与宋国必然也会同时征兵应对。
而鬼谷先生之所以要孩儿在楚国上雍城调兵之际陈兵于秦晋边境,那么楚国的大军自然也会陈于楚郑卫边境。
若晋国胆敢挥军攻秦,那以想来鬼谷先生必会挥楚军攻郑与卫,若郑卫被灭晋国必然三面受困。
而郑与卫之所以这些年得以不灭,就是两不相投,而又两不敢得罪。
二月前鬼谷先生出使宋国,该是与宋国达成一致,这才没有再出使郑与卫国。
而这些年列国南北之所以能相安无事,同时利于秦国自强,也正是当年宋国提倡了弥兵之盟,这才让列国得以有喘息之机。
所以纵是秦国阵兵于晋秦边境,晋国也不会敢来犯秦国。”
“盘儿长大了,兵法韬略也强过父王,刚才你所言到不失事实,而且刚才你母后也是如此分析,而且若是晋国敢犯我大秦,那么齐国也会出兵,如此一来,晋国自保都难,想来鬼谷先生只是想借此之势,而解决楚国内祸之忧。
而之所以让你在上雍城动之时,调出秦楚边境之兵,就是想利用于上雍城之兵,若我国撤兵,上雍城就会无恙。
鬼谷先生可以解决楚国内祸,可这一切只是得利于楚国,于我秦国有何之利呢?
若我与晋国联合,而晋国阵兵于楚晋边境,楚国必然会征集大军前往应敌,而此时上雍城空虚,只要我们趁此机会,攻下楚国上雍,即可长驱直下,打通秦出之路,此事何乐而不为呢,于秦国有利,而楚国两面受敌,如何抵抗。
若吴国见势而再次攻楚,那么楚国就会陷入三面之围,若楚国一灭,于秦又有何不利之处。
将来秦与晋国谁主中原,那就另当别论了。
盘儿有信义之心,父王心慰,可列国之争,并非人情,而是一国存灭之道。”
此时秦王还是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这也是王禅早就考虑过的事情。
列国之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利益之交,若秦国趁此机会攻楚,也是千载难逢之机,有利于秦国打通入主楚国之路,同时也可钳制于上游的巴蜀。
此时赢盘一听,脸色也是忧虑重重,他也知道秦王所说的道理。